女神的书评 (32)

等待如果 2009-10-14 13:36:04

我不是诗人

诗人,多好。你知道北岛吗?他是一个诗人,而且悲观, 他悲观到被提名了诺贝尔文学奖,却没有丝毫争取的热情, 不知道是因为他的身份,还是只是他对这个世界绝望透顶。 可惜,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诗人了,所有的感情都可以被衡量, 所有的爱恨都可以被解构,所有的情愫都可以被物...  (展开)
赖炜先生 2013-04-10 00:30:54

《凤凰涅槃》的感情表达

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个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情感一直在反复。甚至有点显得过于繁冗累赘。这在现代的说法是:“你这小子在蹭稿费。的确这首诗歌在艺术上远说不上成熟。但是这首诗歌也要看其身处的时代背景。在五四运动时期的那个年代成还是很高的,关键是这首诗以强烈地表...  (展开)
今夕 2020-04-14 17:30:08

从《女神》看郭沫若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能量!”初识郭沫若的诗作,是这一首看似毫无美感与逻辑可言的《天狗》,有人以讽刺语气评价其诗为“根本算不上诗”。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在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下,郭沫若高举自由、民主、科学的旗帜,将自身的全部理想情感全情灌注于自...  (展开)
habao 2010-04-09 16:07:43

沫若老先生之《女神》

一部激情与浪漫完美结合之作。特立独行的意象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再加上充满霸气的呐喊,预示着一个伟大时代的来临。  (展开)
宝玉哥哥 2009-07-18 15:31:58

我曾经的热爱

《女神》和《家》一样,适合叛逆的青少年看,因为在十几岁的年龄,这样简单而炽热的情感最能打动人。我要爆发、我要控诉、我要反抗……就是这样。  (展开)
君以外害 2020-10-10 21:19:20

细读《炉中煤》

在《炉中煤》中,作者运用了两个比喻,将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将我比作炉中煤,而这一比喻则是一个悖论,看似又“脏”又“黑”又“低微”的煤,实则在燃烧时热烈赤诚而高大——它为它的祖国女郎实现了它的价值。 在第一段,以“啊”起头蕴含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深情,“我年青的...  (展开)
伊势·凤凰之间 2017-12-22 14:37:57

科学家回忆、评价郭沫若

郭院长是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其在历史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文人”的概念,现选《悼念郭老》中几位著名学者的回忆和评价来回顾这位人物,有兴趣的朋友可找来读一读,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另外、钱三强同志对郭老的情感很深,他的文章是单独的。 郭老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位卓越...  (展开)
木勺 2011-02-27 10:38:1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版

心中有女神

昨天才看的女神,不能说懂,但感触还是可以说说的。 《女神》是1921年才结集出版的,诗的格式的新颖到现在都另我惊叹,虽说郭老是与我隔世了。你可能说他的诗太过重复,你可能会说他的诗一短两句话,一长四五页,你还可能会说他的诗多是像说、不美。可能吧,你读诗追求的是那些...  (展开)
1 2022-10-04 18:55:28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版

读《女神》微感

在郭沫若的诗中不仅仅有咆哮般的激情诗,还有众多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时刻的点滴感悟,充满着文人般的柔情与惆怅。 第一,极爱选取宏大的事物,来描述新生与死亡,尤其突出的是太阳、月亮等宏大的宇宙事物。在极其强烈的情感吞吐间,丧失了作为诗歌的魅力之本——语言的艺术。 其二...  (展开)
书旅妙成 2022-02-03 10:45:42

野史故事听多了的人可能更容易觉得他的诗幼稚,而我既不喜欢听野史也不觉得他幼稚,他只是有些怯懦

三辑内容与风格不同。 最喜欢第一辑,看得出作者传统文化修习扎实深厚,又是戏剧的体裁,富有张力。 第二辑最显露青春热烈,内容上是受到无产阶级革命新思想涤荡后的咏叹,虽然起兴不同,有时是人,有时是景,有时甚至是友人所寄的画片,但无一例外地充满生命力和对新生、新世...  (展开)
秋准。 2021-04-29 10:41:35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版

脱不去的古典文化,挥不散的“青春”味道

一本诗集还真能反映出来一个诗人的特质,柳永的放荡颓唐,海子的乡村浪漫,顾城的天真优雅,以及郭沫若的古典奔放。读《女神》,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材上,过了鲁迅就是郭沫若,而郭沫若的开篇就是《女神》,另一方面是郭沫若的《天狗》实在是如雷贯耳,让人...  (展开)
草莓秋葵脆 2020-02-23 13:01:13

论对郭沫若的批判

看了百度里一些对他生平事迹和人物性格的描写,确实发现他很小孩子气,不管是和鲁迅等人对骂,或是抗战后抛弃Anna回国还娶新妻,我觉得其实都和他这个人的性格有关,做事比较情绪化,容易冲动,感情洋溢,甚至在《女神》中的很多poem都是“大喊大叫”型体现出来。 抛开对人的偏...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12-10 15:14:20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版

【转】尚晓进|从宇宙更新到政治革命:郭沫若基于泛神论的思想转向—— 一种思想史的考察

本文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6期 内容提要:郭沫若1926年的马克思主义转向内在于他以泛神论为内核的浪漫主义思想体系。受歌德和赫尔德等人的影响,郭沫若接受了新斯宾诺莎主义的基本原则:有机一元论的宇宙图景为他开启了以宇宙 为剧场的民族复兴理想,自我与宇宙的...  (展开)
aurau 2022-03-28 20:04:06

郭沫若作为镜像

在批判郭沫若已经成为文学正确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轻浮地滑过郭沫若,因为郭沫若是症候、也是镜子。 在诗人包揽万物的大诗歌胸怀之中,他触碰到片面的尼采的强力意志,并从歌德那里拿来了所谓“大宇宙意志”。这几乎就是郭沫若诗歌嚎叫的全部了,他的宏大意象与泛滥抒情是一致的...  (展开)
PulviserUmbra 2022-03-18 21:41:17

郭沫若新诗对五四精神的宣扬

一、郭沫若新诗创造的背景 1919年,中国掀起了五四运动,众多先进知识分子在这一旗帜下集合,掀起了五四文学革命。它首先在内容上对封建制度与思想进行批判,提倡解放文学语言,全面革新文体形式。诗的解放肇始于胡适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受此影响,留学日本的郭沫若于1919...  (展开)
北纬 2020-03-30 15:50:38

何为新诗

新诗作为相对于古诗一种文体,兴起于五四运动前后,以届时的青年才俊为代表人物。 为什么给《女神》打五星? 因为它作为新诗,不仅仅逃出了古诗格律形式的桎梏,而且融入了新的思想。不同于其它换汤不换药的新诗,揭了新诗的皮,里头依旧是古诗的灵肉。所以,甚是赞同闻一多的...  (展开)
不已女 2019-02-10 16:32:14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版

感觉一大波雄性荷尔蒙奔腾而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郭沫若写作《女神》的时候约摸在1919-1920年之交,此时他正留学于日本,而国内正席卷着“五四”爱国狂潮。这一时期所崇尚的精神被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概括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展开)
Pam 2018-09-27 19:09:04

郭沫若阅读笔记

1.女神之再生 第一辑出现的无论是序诗还是女神之再生这样的组诗,都强调一个非常鲜明的意象,“太阳”。20年代的郭,目之所及,遍地是“男神”争执要做元首的狼藉,而他渴望的“女神#,拥有炼就五彩石去补天之能。再者屈原,或者聂政,无论沧浪之水的王君或者碧落黄泉的贫民,...  (展开)
丑默 2017-08-19 15:17:37

一种二次元的血肉之花?

初读诗集《女神》。忍不住大声朗读出来,血脉喷张,满血激情。 他们的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 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 ――《夜步十里松原》 啊!我的眼睛痛呀!痛呀! 我要被百度以上的泪泉涨破了! ――《西湖纪游》 最有名的还是那句“我的我要爆了” 人规矩地活...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2条)

订阅女神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