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共同体》的原文摘录

  • 印刷语言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奠定了民族意识的基础。首先,并且是最重要的,它们在拉丁文之下,口语方言之上创造了统一的交流与传播的领域。那些口操种类繁多的各式法语、英语或西班牙语,原本可能难以或根本无法彼此交流的人们,通过印刷字体和纸张的中介,变得能够相互理解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感觉到那些在他们的特殊语言领域里数以十万计、甚至百万计的人的存在,而与此同时,他们也逐渐感觉到只有那些数以十万计或百万计的人们属于这个特殊的语言领域。这些被印刷品所联结的“读者同胞们”,在其世俗的、特殊的和“可见之不可见”当中,形成了民族的想象的共同体的胚胎。 (查看原文)
    Ichikavski🌈 2回复 10赞 2017-10-07 23:38:30
    —— 引自章节:民族意识的起源
  • 第二,印刷资本主义赋予了语言一种新的固定性(fixity),这种固定性在经过长时间之后,为语言塑造出对“主观的民族理念”而言是极为关键的古老形象。诚如费柏赫和马丁所提醒我们的,印刷的书籍保有一种永恒的形态,几乎可以不拘时空地被无限复制。它不再受制于经院手抄本那种个人化和“不自觉地把典籍现代化”的习惯了。因此,纵使12世纪的法文和15世纪维永(Villon)所写的法文相去甚远,进入16世纪之后法文变化的速度也决定性地减缓了。“到了17世纪时,欧洲的语言大致上已经具备其现代的形了”。换句话说,经过了三个世纪之后,现在这些印刷语言之上已经积了一层发暗的色泽。因此,今天我们还读得懂17世纪先人的话语,然而维永却无法理解他12世纪的祖先的遗泽。 (查看原文)
    Ichikavski🌈 2回复 10赞 2017-10-07 23:38:30
    —— 引自章节:民族意识的起源
  • 第三,印刷资本主义创造了和旧的行政方言不同的权力语言。不可避免的是,某些方言和印刷语言“比较接近”,而且决定了它们最终的形态。那些还能被吸收到正在出现的印刷预言中的比较不幸的表亲们,终因不能成功地(或是只能局部地)坚持属于它们自己的印刷语言形式而失势。波西米亚的口语捷克话不能被印刷德语所吸收,所以还能保持其独立地位,但所谓“西北德语”却因为可以被吸收到印刷德语中,而沦为“低级德语”——一种大致上只使用与口头的、不够标准的德语。高级德语、国王的英语以及后来的中部泰语都被提升到彼此相当的一种新的政治文化的崇高地位。(这说明了为什么20世纪末欧洲的一些“次”民族集团要借由打入出版界和广播界来从事企图改变其附庸地位的斗争) (查看原文)
    Ichikavski🌈 2回复 10赞 2017-10-07 23:38:30
    —— 引自章节:民族意识的起源
  •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有关原罪与羞耻的讨论,即西方基督教文明是一种罪感的文化,而日本或东亚是耻感的文化,前者源自超越的视角,是真正个人主义的,而后者却是在他者注视下的情感方式,是共同体伦理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中国还曾出现过模拟本尼迪克特论述的所谓罪感(欧洲)、耻感(日本)、乐感(中国)的文化模式论。].....与本尼迪克特不同,安德森的论述并未将羞耻感定义为某种独特的文化模式的产物。在他看来,羞耻感是一种现世的共同体关系(民族的、家族的、家庭的……)的普遍的情感特征一既然民族/国家可以犯错,人们对民族国家的情感方式中就必然包含着羞耻的意识,由此,羞耻感成为民族共同体区别于宗教共同体的一种情感特征。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美国反越战运动对于美国军事犯罪的声讨、知识分子痛斥所置身的体制的姿态和唯我独醒的暗示、启蒙者对于未来(尚未出世的孩子们)的展望均可以从民族主义情感方式的角度加以观察。 但是,本尼迪克特与安德森都没有将羞耻感历史化,即有意或无意地遮盖了羞耻感总是在某个他者的注视之下才能发生,羞耻感是历史性权力关系的产物。在欧美之外的地区,除了西方或内在化了的“西方”,还有谁能够拥有让人羞耻的目光呢?如果从摆脱羞耻感的角度去观察亚非地区的民族革命,除了让那个目光感到满意之外,我们该从哪里去发现其创造性和自主性? (查看原文)
    凛冬韧脊 6赞 2019-11-21 10:01:20
    —— 引自章节: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导读
  • 这个时代的政治生活中最具普遍合法性的价值 (查看原文)
    ⚓一支锚⚓ 5赞 2021-07-01 09:43:15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导论
  • 传统贵族相对较少的人数、他们固定的政治基础,以及隐含在性交与继承之中的政治关系的个人化,意味着他们作为阶级的内聚力既是想象的,也是具体的。一个不识字的贵族仍旧可以令自己的行为举止像个贵族。然而资产阶级行吗?用比喻来说,这个阶级只有在这么多相同的复制品的存在中才行成为一个阶级的。 通过印刷语言,他们确实逐渐能在心中大体想象出数以千计和他们自己一样的人。因为不识字的资产阶级而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从世界史的角度观之,资产阶级是最先在一个本质为想象的基础上建立内部连带的阶级。 (查看原文)
    Ichikavski🌈 3赞 2017-10-09 21:39:35
    —— 引自章节:旧语言,新模型
  •   换言之,nation指涉的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民全体”或“公民全体”的概念。在此意义上,它和“国家”是非常不同的东西:nation是(理想化的)人民群体,而“国家”是这个人民群体自我实现的目标或工具。   安德森虽然认为“民族”是一种现代的“文化的人造物”,但他并不认为这个“人造物”是“虚假意识”的产物。“想象的共同体”不是虚构的共同体,不是政客操纵人民的幻影,而是一种与历史文化变迁相关,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的建构。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赞 2012-07-03 15:36:24
    —— 引自第16页
  • 较古老的共同体对他们的语言的独特的神圣性深具信心,而这种自信则塑造了他们关于认定共同体成员的一些看法。 (查看原文)
    2赞 2013-11-10 17:16:24
    —— 引自第12页
  • 我所主张的是,我们应该将民族主义和一些大的文化体系,而不是被有意识信奉的各种政治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来加以理解。这些先于民族主义出现的文化体系,在日后既孕育了民族主义,同时也变成民族主义形成的背景。只有将民族主义和这些文化体系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理解民族主义。 宗教共同体(religious community)和王超(dynastic realm),是和我们现在的讨论相关的两个文化体系。就像“民族”在当代的地位一样,这两个文化体系在它们的全盛时期,也都被人们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参考架构。 (查看原文)
    2赞 2013-11-10 17:19:58
    —— 引自第11页
  • 关于语言,最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够产生想象的共同体,能够建造事实上的特殊的连带(particular solidarities)。毕竟,帝国的语言也还是方言,而且因此是众多方言之中的特殊方言。如果激进的莫桑比克人说的是葡萄牙语,那么这件事的意义在于葡萄牙语是被用来想象莫桑比克的媒介(而且也同时限制了这个想象的范围,使它不至于延伸到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由这一角度观之,莫桑比克之使用葡萄牙语基本上与澳大利亚之实用英语或巴西之使用葡萄牙语的情形并无不同。语言不是排除的工具(instrument of exclusion):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恰好相反的是,它根本上是具有包容性的(inclusive)。它所受到的唯一限制是巴别塔的宿命:没有人的生命长到可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发明民族主义的是印刷的语言,而不是任何一个特定的语言本身。 在20世纪晚期的现在……首先,传播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收音机和电视,带给了印刷术一个世纪以前不可多得的盟友。……“民族”这个理念现在几乎已经牢牢地固着在所有印刷语言之中,而民族的属性也几乎无法从政治意识中分离了。 (查看原文)
    Ichikavski🌈 2赞 2017-10-15 22:38:44
    —— 引自章节:语言和符号
  • 最后,民族被想象为一个共同体,因为尽管在每个民族内部可能存在普遍的不平等与剥削,民族总是被设想为一种深刻的,平等的同志爱。最终,正是这种友爱关系在过去两个世纪中,驱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甘愿为民族——这个有限的想象——去屠杀或从容赴死。 (查看原文)
    uni 2赞 2021-08-06 11:41:1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导论
  • 因而,这个时代所亟需的是,通过世俗的形式,重新将宿命转化为连续,将偶然转化为意义。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会知道,很少有东西会比民族这个概念更适于完成这个使命。 (查看原文)
    uni 2赞 2021-08-06 11:41:1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文化根源
  • 我们或许可以随着德勃艾(Debray)的话说道:“是的,我生而为法国人是相当偶然的;然而,毕竟法兰西是永恒的。” (查看原文)
    uni 2赞 2021-08-06 11:41:1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文化根源
  • 在现代概念中,国家主权在一个法定疆域内的每平方厘米的土地上所发生的效力,是完全、平整而且均匀的。但是在比较古老的想象里面,由于国家是以中心(center)来界定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界是交错模糊的,而且主权也颇有相互渗透重叠之处。 (查看原文)
    uni 2赞 2021-08-06 11:41:1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文化根源
  • 这种宇宙普遍性(cosmic-universal)原则和现世特殊性(mundane-particular)原则的并立,意味着不管基督教世界可能有多广阔,或者人们觉得它有多广阔,事实上它是以种种特殊的面貌,针对不同的地域共同体如斯瓦比亚(Swabia)或安达卢西亚(Andalusia)等,以这些共同体自身的形象呈现出来的。 (查看原文)
    uni 2赞 2021-08-06 11:41:10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文化根源
  • 资本主义、印刷科技与人类语言宿命的多样性这三者的重合,使得一个新形式的想像的共同体成为可能,而自其基本形态观之,这种新的共同体实已为现代民族的登场预先搭好了舞台。 (查看原文)
    uni 2赞 2021-08-06 11:41:10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民族意识的起源
  • 报纸这个概念本身就隐然意味着,即使是“世界性的事件”也都会被折射到一个方言读者群的特定的想像之中;而且,我们也已经知道了一个穿越时间的稳定的、坚实的同时性(simultaneity)概念对于一个想像的共同体有多么重要 (查看原文)
    uni 2赞 2021-08-06 11:41:10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欧裔海外移民先驱者
  • 1776年的独立宣言只提及“人民”(the people),而“民族”(nation)一词要到1789年的宪法中才首次出现。 (查看原文)
    uni 2赞 2021-08-06 11:41:10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欧裔海外移民先驱者
  • 然而,通过印刷语言,他们确实逐渐能在心中大体想像出数以千计和他们自己一样的人。因为不识字的资产阶级是难以想象的。由此,从世界史的角度观之,资产阶级是最先在一个本质为想像的基础上建立内部连带的阶级。 (查看原文)
    uni 2赞 2021-08-06 11:41:10
    —— 引自章节:第五章 旧语言,新模型
  • 然而,日本几个世纪的孤立意味着对国际事务中的对等性完全无知。“攘夷论者”以基于国内的阶层支配体系(hierarchy)的视角来看待国际关系,因此,“国际”问题从一开始就被简化成一个二择一的问题:征服乃至并吞对方,或者被对方征服和并吞。如此,由于没有更高的约束国际关系的规范意识,依照权力政治的准则,在昨天还是消极的防卫意识,到了明天就突然变成了无限制的扩张主义。 (查看原文)
    uni 2赞 2021-08-06 11:41:10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官方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8 29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