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的书评 (11)

於意云何 2013-02-21 22:24:04

注释欠当

《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已看过一遍,没有预想的精彩。另外,很多书嫌没有注释或不详,此书则患注释太详。主要是编注者没有定位好该书的读者群,非常简单的人、物也详加注释,如书信中论及袁世凯,立即生卒年月、年平事迹等注个没完,谈及《老学庵笔记》,又对此书详加介绍...  (展开)
蓝文青 2013-11-06 18:15:28

人生得一知己可以不恨

悦读《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纯文化层面的欣赏过程,自从得到这本书,我便时不时会感受到这样赏心悦目的美丽,这样的美丽,并不炫目,也不喧嚣,静静地,散发的魅力也是淡淡的。就像这两位先生的性情一般。 展开书,首先可从两位先生的相互称呼开始欣赏:...  (展开)
上海译文 2014-03-05 14:32:03

人生得一知己可以不恨 文/蓝文青

阅读《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纯文化层面的欣赏过程,自从得到这本书,我便时不时会感受到这样赏心悦目的美丽,它并不炫目,也不喧嚣,散发的魅力也是淡淡的,就像这两位先生的性情一般。 展开书,首先可从两位先生的相互称呼开始欣赏:俞平伯对周作人的...  (展开)
秉烛游 2013-03-06 10:10:27

《谈编注之事》by止庵

谈编注之事 止庵 发表于2013-03《东方早报》 周作人与俞平伯的通信过去汇编成《周作人俞平伯往来书札影真》,现在又有了《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前者全部彩色影印;后者则为排版印刷,选配五十余幅彩色影印信笺用作插图。简单看来,两部书的区别似乎仅此而...  (展开)
胡天八月 2013-03-26 10:50:36

四位行家的读法

好了,来学习一下行家们怎样把这本书蕴含的丰富性点将出来。(未完待续) 《周作人俞平伯通信中的学术公案》(刘绪源 中华读书报) http://www.guoxue.com/?p=10070 《人间墨妙须传遍》(苏华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3/3/17/962668.shtml ...  (展开)
雪堂 2013-04-29 13:04:25

旧学人的冷暖及互相取暖

1928年即民国十七年8月22日这一天,青年俞平伯给他的老师周作人写信:“启明师:七夕展诵赐书,算起来牛女正在情话也。总算幸不辱命,昨天居然将草稿写就,从今日起在誊写中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周、俞这一对亦师亦友的旧学人之间的交往进入一个“蜜月期”,为后世留...  (展开)
齐物秋水 2016-01-21 09:11:22

俞平伯的“莽撞”

《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中,一九二三年的两封信,均为俞平伯所写,回函无存。日期为八月五日、九月二日,主要内容为俞平伯要去上海大学教中国小说,“此项科目材料之搜集颇觉麻烦,不知先生有何意见否?鲁迅先生所编之《中国小说史》讲义,不知能见赐一份否?”“《小说...  (展开)
饮野客 2013-03-20 15:30:17

刚刚收到

平装本中的上乘之作,印刷很漂亮,影印部分全部彩色,内容也丰富,共收信札三百九十一通,主要是文化和学术方面的讨论交流,两位大家的文笔自不必说,字里行间时时溢出墨香。书价不菲,好在这类书出版后不急着买,一般多等等·都能在网店做活动时入手。临睡前一读,最是惬意。  (展开)
名字写在水上 2013-03-30 14:05:55

尺牍之音——读《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孙郁)

好的文章,多在私人空间里。即便研究文化史,只看报刊的文章,总还不行。如果读读同代人的尺牍与日记,会见到另一种景象。所以,民国初期人们对野史与民间文献的注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民国虽然离我们不远,但要理清一些思想的细节也并不容易。如果不是李叔同的信件公开,...  (展开)
三千 2013-03-19 17:08:37

读《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

兴味索然,除最后几封,似入佳境,却是残篇断简,且戛然而止。书信之存废,正与人物之世俗运命相应。令人感慨。不仅如此,俞之身份成就均不能与周相比,故竟有许多著作已经遗失。信中多谈琐事,极少关乎文艺,文字也极随意。此固是淡汤寡味之缘由,却也让人看到这些文坛上高高...  (展开)
商雨 2016-07-13 22:23:30

不想上班,不想干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展开)

订阅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