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0 英恩 2012-11-04 22:16:28

    从性格上说,我和日本小说很合拍。平淡又罗嗦的讲一些生活琐事,看似琐碎零散却又逻辑。无趣的小细节,偶尔的小温暖,合上书一回忆才感觉到沉重。有时候我就默默地一个人坐在桌前看,没有很用心地去读,只是意识在跟着流动,然后就觉得心头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一般。

  • 56 nashy 2009-02-16 21:12:19

    “是活在世上的三十五年痛苦呢,还是举刀剖腹的一刹痛苦呢”

  • 44 我累特 2016-04-27 23:18:22

    不能直视的除了太阳,还有人的心

  • 23 枯川满 2015-10-25 17:12:28

    这肯定不是至高杰作《心》的最佳译本,但读后还是自觉内心沉重。“先生”的负罪感产生表面上是由于好友K的自杀与其相关,实则是他认为自己到最后居然也成了他所厌恶的那类人(叔父等)。而K的痛苦,深陷于对“道”的坚守与对“小姐”的爱意的此消彼长的折磨之中,只能脆弱孤独高傲的煎熬自虐。而在得知无望的结果之后,似乎也唯剩死之一途了。至于“我”,在读完“先生”的这封长信之后,相信也就读懂了心。

  • 12 sue 2015-04-14 15:29:17

    我觉得鲁迅就是像“先生”那样的人。“能够爱人类的人;又是抑止不住不能不爱的人,可是有人投向自己的怀抱,却又不能张开手臂紧紧拥抱;这人就是先生。”

  • 2 vivi 2016-06-15 09:22:38

    《心》第二遍第三遍读的是周大勇版和林少华版,差不多,有些语意的差异也无关紧要,反正觉得夏目漱石就是啰啰嗦嗦。读到最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许其实是不忿这么“无果”。想像如果是我家大谷崎,语言缩减是一回事,另外估计得让妻子也写一封信给我,告诉我K的另一段隐情,光这么想居然也觉得兴奋。我真是太糟糕了!夏目漱石当然不会这么写,他太不会写女人了。。哼。。骗稿费的家伙

  • 2 书鬼 2010-09-18 13:07:21

    起初“我”对先生的憧憬就令人油生出一种好奇心,但这憧憬又在情理之中,于是断断续续的阅读能被平静地坚持下来,不由得对先生也怀有一种隐匿的向往之心。最后一部分“先生和遗书”早在动漫《蓝色文学》中看过,但动漫就是动漫,总有后来添加的一些成分在其中,不如文字更质朴深刻。失望的事不是发觉身边的人都是为求利益不顾情谊道德的人,而是发觉自己实际上也是个我内心一直所摒弃的那类人。一面唾弃着这样的自己,一面又忍不住做出无法挽回的行为,这就是心么?

  • 6 momo 2010-05-29 22:30:58

    心是一个容器。书围绕着我和先生的交往写了三大章,每章的描述明朗丰富。一章章展开先生为何那么厌世,只因为内心无法饶恕自己的过错。因为受伤而对人性产生怀疑,因为怕错失而无意将朋友推向死亡的深渊,然后一辈子不能饶恕自己,其实他活着比死去更痛苦,所以有意识的远离社会、远离一切,终究逃不过自己内心的折磨。 假使先生受伤后不那么偏激,或许他有足够的勇气早早接受小姐一家的好意,或许他有更多的勇气去向小姐告白,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可是这个世上没有如果,如果怕受伤害,注定会错失很多。

  • 8 小城鱼太郎 2013-09-07 01:09:20

    那些永远找不准一句话该说的时机的人

  • 3 cookie.z 2019-04-28 12:20:10

    一本一本读夏目漱石,就会发现很多熟悉的身影,越往后人物的生活是越向内的,而不是外在生活。内向,孤独,不知如何安放,好像一直是主题。这部可能还后期的了,愈发绝望令人窒息了,如果夏目漱石还活着,我一定担心他…

  • 4 风满蜃气楼 2013-05-24 21:04:13

    「......我一直過著沒有波瀾曲折的單調生活,而內心卻常有這種苦痛的鬥爭。.......」

  • 3 2019-10-17 08:09:01

    今天早上在地铁上看到两个拿kindle的小伙子,很欣慰诶😃

  • 2 席德 2008-06-30 20:10:20

    自殺自殺自殺,早就決定要死了,為何要活到今日呢?

  • 2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2007-10-15 18:30:39

    1991年6月13日 图书馆。

  • 1 小安 2007-03-29 23:52:48

    07/4/4 最后是站在走廊的灯下读完的 悲伤的不可言语 用我惯用的理想化思维也想不透彻。

  • 1 2011-08-10 23:51:48

    <Nostalgia for the Absolute>

  • 7 祝馀 2019-03-08 16:22:24

    内心敏感细腻的人注定是活得非常痛苦的,因为他不仅要被他人的错误折磨,还要因自身的过错惶惑不安。因人性的缺陷永远难以填平,所以寂寞注定是最长久的朋友。

  • 0 裙裙 2007-10-20 00:24:09

    “我”和先生

  • 0 陶者无缰 2017-03-21 04:53:03

    一百多年過去了,人情世事仿佛昨天。分上中下三部,而用一整個下來寫遺書,也真不是大師幹不出來這事

  • 0 ākinī 2015-05-22 19:19:20

    解剖自己 最后看到不堪的人性之恶 活着比死更不易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