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慰藉的书评 (130)

NULLAND 2013-07-03 13:20:48

捕捉心碎的感觉

《无可慰藉》是一本非常独特的小说,它尽力捕捉人们期望破灭之后心碎的感觉。它刻画的是如卡夫卡式梦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事物总是突然出现又突然结束,居民们刚一见面就会向你透露私心话。故事里所有计划均得以实施但又全都没有结果,或得到相反的结果。寻找慰藉的人只品...  (展开)
哈哈 2018-01-21 00:20:26

何以慰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石黑一雄《无可慰藉》 带着对《被掩埋的巨人》的良好印象,开始了对石黑一雄又一作品《无可慰藉》的阅读。 作品以钢琴家瑞德被邀到一个欧洲小城参加“周四之夜”演出为线索,以荒谬、怪诞的手法,描写了钢琴家在这个城市种种身不由己的奇葩遭遇。一切看似与“周四之夜”...  (展开)
唐瞬 2017-04-28 17:38:46

被梦魇淹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风格的锤炼:“把同一本书写了三遍” 我喜欢石黑一雄。最初喜欢他的《小夜曲》,后来更喜欢《无可慰藉》,现在想谈论这部小说,却不得不从他的处女作《远山淡影》说起。 他是日裔英国作家,5岁的时候移民到英国,26岁的时候还在做音乐梦,梦想自己会成为一名摇滚歌手,但成名...  (展开)
crazy diamond 2022-03-21 18:05:46

打三星或更低的人完全没读懂石黑一雄——谈谈《无可慰藉》到底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一般在豆瓣上是不写长评的。一来实在没有写的时间(其实是懒);二来多数情况下能写的都叫别人给写了(其实是自己水平不够)。这次要写的原因也实在简单,一来疫情在家网课,语文英语可以摸鱼;二来我反反复复几乎翻了所有长评和短评,几乎所有人都在高屋建瓴地分析思想内涵...  (展开)
思郁 2013-06-02 16:13:28

一场超现实的文本旅行

石黑一雄的小说大都有一个现实主义的诱因,但是在《无可慰藉》中,我们差点被这点现实主义的手法的开篇给迷惑了。当你携带着一种日常的视角打量他小说中的人物,会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一个享誉国际的钢琴家瑞德受邀到欧洲中部的一个城市演出,他接受了主办方的日程安排,...  (展开)
韬子@Tower 2018-02-13 22:36:01

道行浅确实欣赏不来这种高端文学-从石黑一雄说起

我居然看完了! 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实欣赏不来这种高端文学。始终觉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十几年来的审美趣味确实是个迷啊! 道行浅,确实没法get到那些评论文章里面说到的精妙。看着一篇篇写得各种肆意飞扬才思泉涌的评论文章,我觉得自己有点low。所以对不起,我确实理...  (展开)
Luna3.0 2018-10-18 12:40:52

是个一镜到底的梦魇吧

果然是描绘的一个梦吧,一个超级冗长的、节奏快进的、把自己的一生杂糅在四天三晚小镇独奏之旅里的一个精疲力尽的梦啊。 无限拉长的时间尺度(作者一直在强调自己非常忙手边有无数亟待处理的事件但永远能中途塞进各种插科打诨,混乱的第一视角长镜头似乎永远没个完), 错综迷...  (展开)
弯勾勾 2014-06-16 17:12:28

困住的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未解决的事 故事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全本的基调。钢琴家瑞德完全不记得行程安排,却没有说出事实。每个人说出的话似乎都是在为了事情的进展而说,并非大家内心的想法。还有逞强的老行李员古斯塔夫,光从文字中就可以读出他每一次搬东西有多么吃力,却没有人出面改变这一现状...  (展开)
Santis 2013-05-24 22:05:38

古斯塔夫的箱子

  我们总是试图拯救,希冀于他人的拯救。却不知其他人的手是不可能真正接过你我手中拎着的沉重的行李箱。我们挣扎,最后消失在嘈杂的人群中。    ——题记   没有鲜艳的颜色,只有大理石的灰沉纹理;没有电子音乐的跳跃,只有...  (展开)
Futurismus 2018-08-05 12:35:33

几点读后感

1、非常不“石黑”的一本小说。 无论对比石黑之前或者之后的小说,这本《无可慰藉》在石黑的创作序列里,都将成为特别的存在。其一就是,不再过于追求对小说各方面的完美控制。石黑一雄对文字精湛的掌控力,在几部小说里都可以感受到,尤其要提到的是获得英国布克奖的《长日留...  (展开)
漆窗 2020-06-18 13:57:58

谜语与一千零一个瑞德

如果接连四天三夜都用不间断而细致地观察一个人的生活——他怎样说话,与谁说话,怎样做决定,怎样做梦——就可以了解他一生的轨迹。《无可慰藉》就是基于这个设想而创作出的小说。三天四夜来剖开一生,一个人的复杂多面去展现一个时代,这部作品极具野心。 不断地回旋文字,缠...  (展开)
sky liu 2019-07-09 04:44:03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后附的《译后记》论到《无可慰藉》的风格时是这样说的:“卡夫卡式的叙事,大量的超现实主义描写,变幻莫测的场景,走马灯似的人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主人公瑞德的梦境当中。” 梦,这是一个与本书息息相关的词汇。与译者仅仅拿梦与小说风格作比较不同,我倾向于把本书直接当...  (展开)
月清 2021-12-11 00:13:11

《无可慰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无可慰藉》是我看石黑一雄的第五本书,早在大学期间我有在俄媒的网刊上见到过这本书的匆匆介绍,俄文译名是《Безутешные》,但当时并没怎么太注意这本小说。昨日刚好在Livelib.ru上查文章资料,顺便看了一下其他国家读者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如何,结果是有好有坏。有...  (展开)
不停 2021-10-08 20:21:53

《无可慰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好像卡夫卡的《城堡》,怪不得之前看到说他是卡夫卡和简•奥斯汀的结合(但我还没读过后者)。k在寻找城堡的进程不停遇上荒诞的事,这本里的瑞德先生同样如此,在等待演出的几天时间里总是深陷于怪异费解的人与事中。k最后没有进入城堡,瑞德先生最后也竟没有上台演出。...  (展开)
勇敢本身 2018-04-30 13:56:08

文明的代价是剥离情感的无可慰藉

所有的颜色在黑色面前都会被吞噬,所有的情感在现代文明的魔咒下都会干瘪丧失力量, 读的时候根本不明白为什么主人公瑞德不会拒绝,为什么处处都显的逻辑不通,似乎瑞德一直在违背自己的意愿前行, 后来合上书回想,如果我是瑞德,我会不会在自己久违的妻儿有矛盾时耐心沟通?...  (展开)
橘子浪潮 2022-05-29 15:11:07

无可慰藉始终无可慰藉

最近总是处于一种自我认为无可慰藉的状态,于是想起去年读过这本书的前面几章,最近又翻了很快的读完了,阅读体验并不算糟,反而读得挺沉浸的,很迅速,很模糊,走在去食堂的路上整个人和瑞德一样恍惚,想不起自己该干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本小说让我觉得自己像在看一个...  (展开)
Lorna 2017-10-15 09:59:12

混乱--《无可慰籍》

无可慰籍让我想到了卡夫卡的城堡。我们和主人公一样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对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无从知晓。瑞德先生来到了迷宫一样的城市里,经历了一系列迷一样的事件。读前半部分以为当时的让人一头雾水的事件后面会逐渐被理清脉络。读后面发现,没有脉络本身就是一种脉络。...  (展开)
无有言说Lola 2015-02-10 14:09:54

无可慰藉之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仿佛是身处谜一样的城市的梦中人,钢琴家瑞德看似一次普通简单的来访,却是使他面临人生中最为严峻的演奏。” 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我先入为主地以为,日裔作家,著有名为《小夜曲》的作品,主人公瑞德先生又为钢琴家,那么《无可慰藉》的语言想必会如乐章般优美。多翻...  (展开)
Lazarus 2024-03-05 13:29:19

精神和现实无所慰藉的斗争

每个人都潜影在城市意识里,因为不存在的无聊而将抽象的精神寄居给外在的“美学的纷呈”意象,把自己的实在继续监禁于琐碎和灰冷的现实。 小镇的“美学的纷呈”这顶帽子从博德恩沃尔莫乐戴到克里斯托弗,再戴到布罗茨基。博德恩和沃尔莫乐遁走,克里斯托弗死难,醉鬼布罗茨基在...  (展开)
火花 2023-09-08 16:04:52

无可慰藉:伟大的同情和怜悯

这本书读起来并不愉快,前半段是昏沉沉的,后半段是郁郁难言。 从《长日将尽》开始认识石黑一雄,知道他的怜悯和同情从来都不是让人开心的,有一种淡淡的丁香花味的伤口气息,但从来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本书。 我跟着瑞德的脚步在这座小城里穿梭,很多时候来得莫名其妙——仿佛...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 (共130条)

订阅无可慰藉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