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的原文摘录

  • 然而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不承认知识出自客观,他的口语为“天下无心外之物”……陈荣捷教授是当代研究王学之权威。他就说出王阳明的哲学短于逻辑,而长于行事之决断。因为以行动代替知识,可能打开局面,而用不着左右思量,顾虑多端,反而迟疑不决。 以下一段出自蒋介石日记:“余性狂直愚拙,故对人对事皆无戒惧,更无疑虑,所谓直道而行者乎?因之此身虽入险境,而不知其为冒险;已当万难,而不知其为犯难。及至险难一一暴露,方知此身已陷重围,乃不得不发奋拼命,恶战苦斗以自救。而自救之道,一则攻坚致强,一则蹈瑕抵隙。多用瞑眩廖(打不出来病字旁的)疾之方孤注一掷之举,以为最后一着则为起死回生,绝处逢生之机,亦即兵家所谓置之死地,蹈之亡地,而后生后存之道。此余一生之所以不能茹苦含辛者在此”,内中全未提及王阳明,可是先采取行动,此考虑后果的方针,与日人心目中的王学如出一辙。而且内中的“瞑眩廖疾”,亦即猛开药方,使受者头晕眼花,典故出自《书经》“药勿眩瞑,厥疾勿廖”,尤其自认其行动不合逻辑。 (查看原文)
    一次性射出成形 1回复 8赞 2012-07-17 12:46:37
    —— 引自第15页
  • 大凡作自传和回忆录的总有替本身辩白、掩非饰过的趋向,所以一般说来此类文字不可尽信。而蒋氏日记却已明白道出,是一种促进修养之工具。再从他保持纪录的习惯看来,写日记亦可算作他行政工作之一部分。再加以王阳明之影响,他的日记始终带有信仰的成分。这些因素既可以视为军事思想,或战场心理,亦可视为革命哲学,总之就与一般不同。 (查看原文)
    一次性射出成形 1回复 8赞 2012-07-17 12:46:37
    —— 引自第15页
  • 以世纪末的眼光看来,中国国民党之领导抗战,专注于民族主义,无从兼顾民生。中共则以民生为首务,宁可把抗日当做一种机会,而不以之为一种事业。又直到今日台湾海峡之两岸一体重商,才可能谈得上民权。以前以十七世纪的组织承担二十世纪的任务,尚要撙节完成初期的存积资本,个人只有义务毫无权利。今日在高层机构与下层组织之间敷设法制性之联系,又来经济展开,社会上分工合作之安排愈为繁复之际,才能厘定各人之权利与义务,才能对国民有最低度之保障。 (查看原文)
    takashisha 2回复 2赞 2012-05-13 19:17:32
    —— 引自第217页
  • 他所谓“持志守约”,乃是由于对日作战并非他一人之决策。他从未说及此种事业容易,当初学生游街,部下胁迫,敌党请愿,爱国人士说得义无反顾,他才毅然接受这艰巨的工作,并且提出“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均应抱定为国奋斗之决心,与敌作殊死战。”所述并非改造社会,创造战时体制,而是精神胜于物质,人人咬紧牙关救亡图存。 (查看原文)
    王二大闹天宫 2赞 2012-06-26 01:09:31
    —— 引自第277页
  • 我所写有关蒋介石的文字曾被指摘 “以历史之长,掩人身之短”,其实凡人指斥蒋之情事我书内无一不提,只是我不相信他利用历史之矛盾自利。相反地,他主要的贡献,乃是以自己人身抵挡历史的缺陷。 (查看原文)
    匪廢費·老🐰 1赞 2012-02-23 23:23:00
    —— 引自第338页
  • 以和日掩护外交,以交通掩护军事,以事业掩护经济,以教育掩护国防,韬光养晦乃为国家唯一自处之要道乎? (查看原文)
    takashisha 1赞 2012-05-07 22:46:54
    —— 引自第159页
  • 1945年8月蒋安静地坐在重庆一间闷气的广播室里准备告诉中国人民战事业已终结。他和平日一样凝固的沉着。他的头剃得净光,不着丝毫白发的痕迹。他的咔叽军装上衣毫无疵瑕,不挂勋章,衣领紧扣在喉头,上有斜皮带钩扣着,一管自来水笔挂在ロ袋之上。广播室荡热,内中的二十个人汗流浃背,只有委员长看来凉快。他调整着角质框的眼镜,看了面前桌上紫红色的花一眼,慢慢地对着扩音器用高调而清爽的声音告诉人民仗已打胜。他说着的时候,室外的喇叭传播着这消息。街上人众认识了他明显的汽车,麇集在石砌的建筑之门外,他可以听到轻微的欢呼之声。 他的演讲历时十分钟。突然地他的头颅低垂,失眠的眼眶陷凹处见形,在这一刹那的松弛他的平稳之外貌露相,紧张与疲劳在这胜利的关头显现在他人身上…… (查看原文)
    幻像Phantom 1赞 2019-12-20 16:34:12
    —— 引自章节:第四篇 “四强之一”及其负担
  • 人民贫困至此,而某等尚欲谋乱,必使国亡种灭而后已乎!鸣呼,天如有灵,其必不使中华如此长乱也。中正如有自私不公,而所为无益于党国与民众者,则当立殛余身而速其亡也,勿使重苦吾民则幸矣。(1930年4月11日) (查看原文)
    幻像Phantom 2019-12-04 23:23:29
    —— 引自章节:第二篇 安内与攘外
  • 无父无母之身,又过一年矣。人只知我体面尊荣,谁知我处境之痛苦乎?若非为国家为民族为主义,则此身可以遂我自由。今不知何日始可以清白之身还诸我生者。曰:“母忝尔所生。”我其以此自念哉?(1930年12月31日) (查看原文)
    幻像Phantom 2019-12-07 18:50:58
    —— 引自章节:第二篇 安内与攘外
  • 我屈则国伸,我伸则国屈。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但求于中国有益,于心无愧而已。(1933年6月3日) (查看原文)
    幻像Phantom 2019-12-07 19:42:26
    —— 引自章节:第二篇 安内与攘外
  • 战事一起,则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均应抱定为奋斗之决心,与敌作殊死战。如有中途妥协与丧失尺寸土地者,即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之罪人。军人守土有责,虽战至一兵一枪,亦必与敌抗战到底 (查看原文)
    幻像Phantom 2019-12-09 23:23:33
    —— 引自章节:第三篇 不畏鲸吞,而怕蚕食
  • 当时对中国局势悲观者,除汪精卫外,尚有陶德曼大使迪威上校。冯玉祥与法肯豪森可谓为乐观派,他们的乐观,亦不过相信中国仍能继续单独作战六个月。胡适认为中国是“一个中世纪的国家”,如此对一个现代国家全面作战发生怀疑。他主张保持对日接触的门径。 蒋介石写下“固无论其出如何举动,皆不能动摇我抗战之决心及胜利之信念”,今日读来平淡无奇,好像不过自言自语,要摆在上述环境之艰危的状况里去,才能使读者体会他在督促自己的心境。同样地漠不经心读去,我们也不能对他所说“盍不早日覚悟,明言撤兵为计也”感到有任何奇特之处,看来也仍是他个人的想法,与“战败者无礼之言辞”相去不远,直到再发觉以后日本因迫蒋介石讲和不得,确曾一度计划准备单方撤兵,才能了解此种顽健态度一方面出自蒋介石的天性,他能虽败而不服输,一方面也仍由于他确有一个对事的长远看法。 (查看原文)
    幻像Phantom 2019-12-12 20:49:10
    —— 引自章节:第三篇 不畏鲸吞,而怕蚕食
  • 古今中外之言革命者自武则天至列宁,有一段共通的理解:他们的生命可放弃,名誉可受毁折,个人道德可有亏损,但是功业必须完成。自1926年年初,蒋介石已进入这样一个公众道德与私人道德互相冲突的境界。 (查看原文)
    takashisha 2012-04-19 22:36:36
    —— 引自第45页
  • 蒋介石此时不利之处,乃因他领导之国民革命具有创造性格。五权分立之政府既为传统体制所无,而其职权尚在扩大。其他各系将领既为之“打江山”,北伐胜利后未见“论功行赏”,反要他们裁军,释去兵权,去南京居名誉职位。而且他对旁系将领已有忌嫌,更不得不培养人所谓之“黄埔嫡系”。 (查看原文)
    takashisha 2012-05-05 23:57:52
    —— 引自第100页
  • 无论接何急报,须休息五分钟,再加审查,则真相渐明,心神亦定,不为所欺矣。 (查看原文)
    takashisha 2012-05-06 00:10:06
    —— 引自第104页
  • 此后蒋确保江浙地区,维持约三十个师之“嫡系”部队,次用津贴方式控制一部分外围部队,对更外围部队则只要求名义上对中央之归顺,已造成一种新平衡。 (查看原文)
    王二大闹天宫 2012-06-26 00:46:28
    —— 引自第75页
  • 然而我们仍不能忽视:蒋在修辞的错综重复之中,也确有主意上矛盾之处……同年9月8日他又在峨眉军官训练团提到“军国民教育”,其内涵为“铁与血的精神和武德与武艺”。可是他前在1934年7月10日却在庐山军官团说道:“要以中国固有的武德来抵抗日本的武士道,要拿我们和平的三民主义来抵抗侵略的帝国主义。”这样以来,就难判断和平与战争究竟以何者占先了。 把“拙”当做一种德行,也与他要求部下“迅速确实”的旨意相违。如果“拙”代表传统社会里的“大智若愚”之世故,又难免“不诚”之指责,至少也与新时代之习惯不合符节。 (查看原文)
    王二大闹天宫 2012-06-26 00:49:40
    —— 引自第106页
  • 中国在此期间所缺乏者为宗教思想。专制时代皇帝为天子,所颁“圣旨”有如天命,民间亦供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于是熔合宗教思想、政治体系、伦理教育与社会习惯为一炉。所以其衙门结构简单,其向心力仍能凝聚。民国肇造后,旧思想既已与旧体制一并推翻,新人物复视所有宗教均属迷信。相形之下,中国缺乏宗教上之向心力,亦为当日企图率领全国之人士所感重大困难之一。 (查看原文)
    王二大闹天宫 2012-06-26 00:57:22
    —— 引自第108页
  • 蒋介石在《敌乎?友乎?》文中推测日本之真正敌人为苏联。其所以在华北孜孜经营者,旨在保持侧背之安全。而蒋亦无意为俄打先锋,而希望在日俄冲突之过程中发展中国之实力。在这大前提之下,只要对方不强迫其承认满洲国,彼亦愿意将此东北问题搁置不谈,但须日本保证不在侵犯中国之领土与主权,并取消塘沽协定,此亦他与川越谈判之基本条件。 (查看原文)
    王二大闹天宫 2012-06-26 01:03:19
    —— 引自第119页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革命之悲剧:这国家需要改造,但是新旧体制之间有了二百年至三百年的距离,于是只能以暴力的方式执行之。在找不到适当的对象对这两三百年负责时,只引起交战者隔着远距离呼叫对方为犯为匪。 (查看原文)
    寒鲲 2回复 2013-02-27 01:08:18
    —— 引自第340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