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六记》的原文摘录

  • 年逾七旬的老人了,还像学龄儿童那样排着队伍,远赴干校上学,我看着心中不忍,独身先退;一路回去,发现许多人缺乏欢送的热情,也纷纷回去上班。大家脸上都漠无表情。 她(钱媛)不是一个脆弱的女孩子,我该可以放心撇下她。可是我看着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凄楚,忙闭上眼睛;闭上了眼睛,越发能看到她在我们那破残凌乱的家里,独自收拾整理,忙又睁开眼。车窗外已不见了她的背影。我又合上眼,让眼泪流进鼻子,流入肚里。火车慢慢开动,我离开了北京。 (查看原文)
    穆穆 5赞 2016-05-31 12:18:59
    —— 引自第11页
  • 渐渐产生一种“集体感”或“合群感”,觉得自己是“我们”或“咱们”中的一员,也可说是一种“我们感”。……脑力劳动不容易通力合作——可以合作,但各有各的成绩。 我们奉为老师的贫下中农,对干校学员却很见外……偷、抢收,我们不是他们的“我们”,却是”穿得破,吃得好,一人一块大手表“的”他们“。 (查看原文)
    穆穆 5赞 2016-05-31 12:18:59
    —— 引自第11页
  • 默存说:”也许已经给人吃掉,早变成一堆大粪了。“我说:”给人吃了也罢。也许变成一只老母狗,拣些粪吃过日子,还要养活一窝又一窝的小狗…… (查看原文)
    穆穆 5赞 2016-05-31 12:18:59
    —— 引自第11页
  • 我想到解放前夕,许多人惶惶然往国外跑,我们俩为什么有好几条路都不肯走呢?……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也就是“咱们”或“我们”。尽管亿万“咱们”或“我们”中人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息息相连,都是甩不开的自己的一部分。 我问:“你悔不悔当初留下不走?”他说:“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默存向来抉择很爽快,好像未经思考;但事后从不游移反复。我不免思前想后,可是我们的抉择总相同。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不是盲目的选择,到此也就死心塌地,不再生妄想。 (查看原文)
    穆穆 5赞 2016-05-31 12:18:59
    —— 引自第11页
  • 晚霞渐渐暗淡,暮霭沉沉,野旷天低,菜地一片昏暗,远近不见一人,也不见一点灯光。 (查看原文)
    该通话无人应答 3赞 2012-06-26 14:18:39
    —— 引自第35页
  • 因为有你,别人得带着家眷,或者安顿了家再走;我可以把家撂给你 (查看原文)
    怡宝大娘 1赞 2012-08-16 00:21:52
    —— 引自第3页
  • 《浮生六记》——一部我不很喜欢的书——事实上只存四记,《干校六记》理论上该有七纪。在收藏家、古董贩和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的今天,发现大小作家们并未写过的未刊稿已成为文学研究里发展特快的新行业了。是知道没有那么一天,这两部书缺掉的篇章会被陆续发现,补足填满,稍微减少了人世间的缺陷。 (查看原文)
    韧勉 3回复 2013-03-16 16:39:57
    —— 引自第2页
  • 我能听到下干校的人说:"反正他们是雨水不淋、太阳不晒的!"那是“他们”。“我们”包括各连干活儿的人,有不同的派别,也有“牛棚”里出来的人,并不清一色。反正都是“他们”管下的。但管“我们”的并不都是“他们”。有一位摆足了首长架子,训话“嗯”一声、“啊”一声的领导,就是“他们”的典型;其他如“不要脸的马屁精”、“他妈的也算国宝”之流,该也算是属于“他们”的典型。“我们”和“他们”之分,并不同于阶级之分。可是在集体劳作中我触类旁通,得到了教益,对“阶级感情”也稍稍增添了一点领会。 (查看原文)
    卡门梗 1赞 2013-03-27 15:57:29
    —— 引自第17页
  • 回京的是老弱病残。老弱病残已经送回,留下的死心塌地,一辈子留在干校吧。我独往菜园去,忽然转念:我如送走了默寸,我还能领会“咱们“的心情吗?只怕我身虽在干校,心情已自不同,多少已不是”咱们“中人了。我想到解放前夕,许多人惶惶然往国外跑,我们俩为什么有好几条路都不肯走呢?思想进步吗?觉悟高吗?默寸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也就是“咱们”或“我们”。尽管亿万“咱们”或“我们”中人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息息相连,都是甩不开的自己的一部分。我自惭误听传闻,心生妄念,只希望默寸回京和阿圆相聚,且求独善我家,不问其它。解放以来,经过九蒸九焙的改造,我只怕自己反不如当初了。 默寸过菜园,我指着窝棚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 默寸认真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罢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他箱子里只有字典、笔记本、碑帖等等。 我问:“你悔不悔当初留下不走?” 他说:“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 (查看原文)
    卡门梗 1赞 2013-03-27 16:02:42
    —— 引自第58页
  • 我记得从前看见坐海船出洋的旅客,登上摆渡的小火轮,送行者就把许多彩色的纸带抛向小轮船;小船慢慢向大船开去,那一条条彩色的纸带先后迸断,岸上就拍手欢呼。也有人在欢呼声中落泪;迸断的彩带好似迸断的离情。这番送人上干校,车上的先遣队和车下送行的亲人,彼此间的离情假如看得见,就决不是彩色的,也不能一迸就断。 (查看原文)
    晚不安 1赞 2015-10-12 23:21:02
    —— 引自第4页
  • 平时总觉得污泥很脏,痰涕屎尿什么都有;可是把脚踩进污泥,和它亲近了,也就只觉得滑腻而不嫌其脏。好比亲人得了传染病,就连传染病也不复嫌恶,一并可亲。我暗暗取笑自己:这可算是改变了立场或立足点吧! (查看原文)
    晚不安 1赞 2015-10-12 23:24:38
    —— 引自第14页
  • 显然炼人比炼钢费事 (查看原文)
    LXT 1赞 2016-02-01 23:19:23
    —— 引自第7页
  • 默存向来块择很爽快,好像未经思考的;但事后从不游移反复。我不免思前想后,可是我们的抉择总相同。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不是盲目的选择,到此也就死心塌地,不再生妄想。 (查看原文)
    Kyra 2赞 2016-06-18 19:43:52
    —— 引自第59页
  • 回京的是老弱病残。老弱病残已经送回,留下的就死心塌地,一辈子留在干校吧。我独往菜园去,忽然转念:我如送走了默存,我还能领会“咱们”的心情吗?只怕我身虽在干校,心情已自不同,多少已不是“咱们”中人了。我想到解放前夕,许多人惶惶然往国外跑,我们俩为什么有好几条路都不肯走呢?思想进步吗?觉悟高吗?默存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一一也就是咱们”或“我们。尽管亿万们”或“我们”中人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息息相连,都是甩不开的自己的一部分。我自惭误听传闻,心生妄念,只希望默存回京和阿圆相聚,且求独善我家,不问其它。解放以来,经过九蒸九焙的改造,我只怕自己反不如当初了。 默存过菜园,我指着窝棚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 默存认真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罢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他箱子里只有字典、笔记本、碑帖等等。 我问:“你悔不悔当初留下不走? 他说:“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 默存向来抉择很爽快,好像未经思考的;但事后从不游移反复。我不免思前想后,可是我们的抉择总相同。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不是盲目的选择,到此也就死心塌地,不再生妄想。 (查看原文)
    Agilulf 2019-11-29 18:48:57
    —— 引自章节:六 误传记妄
  • 惭愧是该被淘汰而不是该被培养的感情;古来经典上相传的“七情”里就没有列上它。在日益紧张的近代社会生活里,这种心理状态看来不但无用,而且是很不利的,不感觉到它也罢,落得个身心轻松愉快。 谁知道没有那么一天,这两部书缺掉的篇章会被陆续发现,补足填满,稍微减少了人世间的缺陷。 “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 (查看原文)
    amy 2011-10-03 15:29:34
    —— 引自章节:小引
  • 我们经常中午约会同上饭店。饭店里并没有好饭吃,也得等待;但两人一起等,可以说说话。 没用的东西、不穿的衣服、自己宝贵的图书、笔记等等,全得带走,行李一大堆。 经受折磨,就叫锻炼;除了准备锻炼,还有什么可准备的呢。 我补了一条裤子,坐处象个布满经线纬线的地球仪,而且厚如龟壳。默存倒很欣赏,说好极了,穿上好比随身带着个座儿,随处都可以坐下。 我记得从前看见坐海船出洋的旅客,登上摆渡的小火轮,送行者就把许多彩色的纸带抛向小轮船;小船慢馒向大船开去,那一条条彩色的纸带先后迸断,岸上就拍手欢呼。也有人在欢呼声中落泪;迸断的彩带好似迸断的离情。这番送人上干校,车上的先遣队和车下送行的亲人,彼此间的离情假如看得见,就决不是彩色的,也不能一迸就断。 连“再教育”我们的“工人师父”们也腻味了。有一位二十二三岁的小“师父”嘀咕说:“我天天在炉前炼钢,并不觉得劳累,现在成天坐着,屁股也痛,脑袋也痛,浑身不得劲儿。”显然炼人比炼钢费事;“坐冷板凳”也是一项苦功夫。 弱者总沾便宜;我只干些微不足道的细事,得空就打点包裹寄给干校的默存。默存得空就写家信;三言两语,断断续续,白天黑夜都写。 干校的默存又黑又瘦,简直换了个样儿,奇怪的是我还一见就认识。 (查看原文)
    amy 2011-10-03 15:40:09
    —— 引自章节:一、下放记别
  • 我们的“小牛”是“大男子主义者”。他私下嘀咕说:挖井不用女人;有女人就不出水。菜园班里只两个女人,我是全连女人中最老的;阿香是最小的,年岁不到我的一半。她是华侨,听了这句闻所未闻的话又气又笑,吃吃地笑着来告诉我,一面又去和“小牛”理论,向他抗议。可是我们俩真有点耽心,怕万一碰不上水脉,都怪在我们身上。幸亏没挖到二米,土就渐渐潮润,开始见水了。 平时总觉得污泥很脏,痰涕屎尿什么都有;可是把脚踩进污泥,和它亲近了,也就只觉得滑腻而不嫌其脏。好比亲人得了传染病,就连传染病也不复嫌恶,一并可亲。 我们这种不平等的合作,好在偏劳者不计较,两人干得很融洽。 厨房里大约是防人偷酒喝,瓶上贴着标签,写了一个大“毒”宇,旁边还有三个惊叹号;又画一个大骷髅,下面交叉着两根枯骨。瓶里还剩有一寸深的酒。我抱着这么个可怕的瓶子,赶到离菜园更往西二里路的“中心点”上去打酒。 (查看原文)
    amy 2011-10-03 16:24:05
    —— 引自章节:二、凿井记劳
  • 我自觉受之有愧,可是谁也不认真理会我的歉意。 我们把不包心的白菜一叶叶顺序包上,用藤缠住,居然有一部分也长成包心的白菜,只是包得不紧密。 默存可由我们的菜地过溪往邮电所去,不必绕道。这样,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了。 溪以东田野连绵,一望平畴,天边几簇绿树是附近的村落;我曾寄居的杨树还在树丛以 东。我以菜园为中心的日常活动,就好比蜘蛛踞坐菜园里,围绕着四周各点吐丝结网;网里常会留住些琐细的见闻、飘忽的随感。 人人都忙着干活儿,唯我独闲;闲得惭愧,也闲得无可奈何。我虽然不懂得任何武艺,也大有鲁智深在五台山禅院做和尚之概。 (查看原文)
    amy 1赞 2011-10-03 16:39:30
    —— 引自章节:三、学圃记闲
  • 我独自一人看园的时候,小趋总和我一同等候默存。它远远看见默存从砖窑北面跑来,就迎上前去,跳呀、蹦呀、叫呀、拼命摇尾巴呀,还不足以表达它的欢欣,特又饶上个打滚儿;打完一滚,又起来摇尾蹦跳,然后又就地打个滚儿。默存大概一辈子也没受到这么热烈的欢迎。他简直无法向前迈步,得我喊着小趋让开路,我们三个才一同来到菜地。 (查看原文)
    2012-06-10 09:29:13
    —— 引自第40页
  • 他们很可能既不记忆在心,也无愧怍于心。他们的忘记也许正由于他们感到惭愧,也许更由于他们不觉惭愧。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的事,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得一干二净。惭愧也使人畏缩、迟疑,耽误了急剧的生存竞争;内疚抱愧的人会一时上退却以至于一辈子落伍。 (查看原文)
    该通话无人应答 2012-06-26 14:12:54
    —— 引自第2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