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边写》的原文摘录

  • 不同于巴尔扎克,司汤达的人物对话中,词汇的丰富和文字的优美显然欠缺。这种对话没什么过人之处,除非涉及可有可无的底层人物时,才会出彩。小说人物身边总是些有智慧的人一沙龙里的唇枪战始终不绝于耳;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3赞 2021-05-10 22:04:17
    —— 引自章节: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 /9
  • 我们错误地称之为妥协,它满足于协调一部小说的内部平衡,像福楼拜这样的小说家,他们努力使一个封闭的、不可拓展的空间内部重获平衡。而巴尔扎克的作品则与之恰恰相反,他的创作总存在于高深的境界之中,保留着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于他而言,作品内部的失衡就如同向一颗未熟的果子注射兴奋剂,或是给饥渴之人提供一顿饱餐,反而更加激发他创作的热情,所有涉及失衡的难题,都变成了他创作灵感的源泉,而这个精力充沛的作家也总能重获平衡。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司汤达的《巴马修道院》中,他任意戏养育人的大地,毫无平衡感而言,而在《红与黑》中,他却很注重作品内部的平衡感。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3赞 2021-05-14 21:37:36
    —— 引自章节: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 /9
  • 文学,在所有艺术当中,出现得最晚,有一天,可能,也是最早消失的。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3赞 2021-05-15 21:08:35
    —— 引自章节:写作 /112
  • 又能负责终结兰波的思想?他的思想是从来不终结的,它总是反叛着,在它愤怒的无穷无尽短暂的重负里。《地狱一季》只是灵魂剧烈地相互撞击着的运动,夹杂着交织在起的、不可预料的相互干扰着的东西,像巨大的波浪撞击飞溅于敞开的海湾堤岸上。它总是吸引着我,令我着迷,令我留连,就像在锡永,我会花一下午几个小时的时间在阳台上:挫败的怒气马上遇到了,纯洁不可想象的模糊了的力量的脱节。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1赞 2021-05-20 22:20:57
    —— 引自章节:熟读深思 /145
  • 于斯曼。找出这样一位作家是很难的,词汇如此之广阔,总能令人意想不到,同时又如此精细地酿造过,在寻找和创造中却都能始终如一地带着幸福感。语言的质地,尤其是形容词,在他那儿不是浮面的颜色,而是浸润了饱满的颜色,光亮厚实,如同景泰蓝的釉色亚光。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1赞 2021-05-20 22:49:54
    —— 引自章节:熟读深思 /145
  • 作家对于词语有一种几近肉感的理解(如非如此,他仅能勉强算个作家),对于词语的肥胖和肩宽,对于词语一个个瓜熟蒂落的重量,或者相反地说,对于词语所具备的那种“即使空缺亦是乐事”以及随着它们逐渐扩大而最终消散这一功效的理解,在作家的一生中一点点改变,却不会否认。当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我首先并且尤其要求它们的是动般的摇晃,是琴弦在想象力上的尝试。之后,很久之后,我经常偏爱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2021-05-15 21:23:28
    —— 引自章节:写作 /112
  • 于那些质密的词语的美味,富含着齿音和摩擦音,耳朵一个一个地咬住它们,就像狗咬住一块块生肉:有点,如果你同意一从气候式的词语转向食物式的词语,一条从《厄舍大厦的倒踏的散文地带到《东方行纪的道路。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2021-05-15 21:23:28
    —— 引自章节:写作 /112
  • 于那些质密的词语的美味,富含着齿音和摩擦音,耳朵一个一个地咬住它们,就像狗咬住一块块生肉:有点,如果你同意一从气候式的词语转向食物式的词语,一条从《厄舍大厦的倒踏的散文地带到《东方行纪的道路。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2021-05-15 21:23:28
    —— 引自章节:写作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