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的纽约的书评 (13)

邱小石 2019-08-03 17:03:04

公平作为一切前提

《癫狂的纽约》写于1978年,写这本书的时候,库哈斯正在伦敦AA建筑学院当老师,还没什么建筑作品,但思想膨胀期。扎哈•哈迪德,就是这个时期他的学生。《癫狂的纽约》碎片化的描述了纽约在库哈斯眼中崛起的原因:没有文化负担,地理上自足单元;网格的两维法则(水平)、三...  (展开)
firy 2016-07-30 16:37:17

真的没有人吐槽唐的翻译吗?

如题。 本来理论的东西就比较晦涩,唐的翻译建筑把这种晦涩呈指数倍扩大!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频繁怀疑自己的智商!明明是中文,却看不懂! 好的著作需要更好的译者。 职业建筑师的理论书也需要职业建筑师来翻译,而不是理论家。  (展开)
Jingyan 2020-10-15 12:53:45

阅读一种城市精神病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荷兰著名建筑师库哈斯为曼哈顿书写的城市宣言,是建筑史上能与科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相提并论的著作。 曼哈顿萌生与发迹的模式,是现代都市开发的极致范本。城市地面被划分成标准的网格单元,空间向天空垂直猛长。 摩天楼成为效率与资本最大化的绝佳呈现,将人类工作生活的...  (展开)
ader 2016-03-14 17:12:30

有人说,广州CBD很像曼哈顿,西方建筑最后的竞技场?

2016-03-12 杨逸 何绮薇 南方艺术 3月5日,讲座“大都会的建筑小说”与《癫狂的纽约:给曼哈顿补写的宣言》新书签售会在广东时代美术馆举行。有人说“曼哈顿是西方文明终结期的竞技场”,而《癫狂的纽约》则揭示了曼哈顿都市文化和它带来的独特建筑之间的共生关系。该书的作者...  (展开)
在下呕呕呕 2023-01-21 14:24:59

“文化无能为力之事,建筑也一筹莫展”

反复回想《癫狂的纽约》的内容以希望梳理出一个线性的逻辑来理解这部宣言,但每次回想脑海里都是破碎的图像:中央公园,爱筒,月球公园,球与针,威尼斯,洛克菲勒中心,脑白质切割术,垂直的分裂,拥挤文化,偏执的批判性……库哈斯片断式的叙事方式令其背后的逻辑更加的难以...  (展开)
杨扬 2017-03-07 18:22:41

这本书说了很多事,回想起来足以令人眩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杨扬(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02834/ 1,这本书说了很多事,回想起来足以令人眩晕。 2,相对于柯布西埃走向新建筑提出明确的道路和途径,相对于文丘里对于现代建筑明确的攻击。这本书没有什么明...  (展开)
arcland_jw 2021-10-26 00:44:23

观察曼哈顿的四个思想片段

库哈斯永远是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他就像一名专业素质极强的记者,冷静地剖析城市现象,将其间所观察到的历史、特征、正反面呈现在自己玩世不恭的字里行间。隐晦的文体规避了可能的指摘、避而不谈的行动指南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癫狂的纽约》这本书中,读者将带着这种讨...  (展开)
往昔之井 2021-06-08 21:13:10

被生成的摩天大楼——《癫狂的纽约》读书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癫狂的纽约》是雷姆·库哈斯出版于1978年的著作。本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17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的城市文化。《癫狂的纽约》并不是规范的研究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学术著作,更像是这位曾经当过记者的建筑师对于这个城市的一种观察书写。类似于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  (展开)
Ann 2022-02-12 18:02:47

碎片化的曼哈顿故事

开始读时很难适应,因为觉得太过于后现代的描述和编排让我很头疼和犯困,让我严重怀疑库哈斯在故作姿态的倾倒都市理论。但是读到康尼岛章节我到觉得他的文字风格和叙事顺序很适合当时纽约都市试验田的氛围,我读着读着感觉在读超现实小说或是赛博庞克小说。特别是他在写康尼岛...  (展开)
自然而然 2020-01-17 18:11:17

心智的建构凌驾于现实之上

理想与非理性的揉杂搅拌出曼哈顿的都市主义。“网格首先是一种概念性的投机”。网格犹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构成了库哈斯理论现实的基石。曼哈顿始终围绕着网格这一投机理性萌生和发展的。这是曼哈顿的类型学。网格的强制性,或者称为区划法使得曼哈顿只能水平复制自己的基地。...  (展开)
人类群星闪耀时 2019-09-01 18:34:38

“拥挤文化”是20世纪的文化,也是21世纪的——拥挤来自欲望

1、摩天楼代表的三种都市变革:a.世界的再造 b.塔的兼并 c.街区的独处 2、曼哈顿:超级村落 3、摩天楼:建筑的脑白质切断术,楼层间的断裂,蒙太奇 4、摩天楼已然将自然转化成了超自然:摧毁是保存的另一种说法 5、胡德:大势所趋是城市中的社区走向互相关联,“社区”概念将交...  (展开)
Kyle Samani 2018-07-24 12:57:56

建筑思想家

16年12.13想读,18年7.23读完。在找王贵祥老师翻译的书时发现的。对纽约城市建筑规范发展的一曲充满诗意的颂歌,文字上Koolhaas是才华横溢,材料组织的也很得当。将两百年Gothem的建筑历程做了一个有特点的分疏。康尼岛与洛克菲勒中心是两个重笔的案例,中间对曼哈顿的摩天楼发...  (展开)
静噪两相安 2018-05-28 13:15:12

《癫狂的纽约》读后感

这本书是对纽约市的纵向建筑历史的诙谐幽默的讲述,生动形象且带有美国好莱坞特有的叙述方式,对纽约尤其是曼哈顿街区的形成历史的叙述,第一次了解了库哈斯的文笔和翻译的水平,令人赞叹,以一种拟人的方式对这个制造现代建筑各种稀奇古怪的形式并将其推向世界的这种现代模式...  (展开)

订阅癫狂的纽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