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书评 (81)

傅立叶变换 2022-11-24 21:08:58

文学性最高的一部【9.5分】

私以为《我们》评分低,一方面是翻译不好,另外一方面是这本书没有另外两本《1984》《美丽新世界》好读懂,这本偏意识流。而且《我们》越到后面剧情越散。很多人没有静下去读完这本书的精力。加上这本细节很多,文学性更难被大众接受。 客观来讲,我们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最先出...  (展开)
momo 2022-11-07 13:57:20

摘要:伟大的加号。棉签与化学试剂。福报。

我是Я-404,今天我读了苏联的古代作家耶甫盖尼·扎米亚京写的《我们》。我会在这篇日记中把我的所想所感坦白诚实地记录下来。 总体来说,扎米京尼作为一个古代作家能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一个美好的乌托邦世界已经是超越那个时代的杰出作家了,但是,他的想象力还是局限在...  (展开)
里亚朵夫 2017-04-11 11:19:22

反乌托邦文学的开山之作

叶甫盖尼•扎米亚金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知名作家。1902年进入圣彼得堡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学,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两次遭流放。毕业后成为俄罗斯帝国海军的工程师,1916年曾被派往英国督造破冰船。扎米亚金十月革命前曾加入布尔什维克,1917年秋回国,追随文豪高尔基从事十...  (展开)
禅君 2020-07-01 19:44:21

《我们》随想、总结

开年第一本,来点偏深刻的。 反乌托邦三部曲最后一本待读书目,读完可以对比一下。 扎米亚京的生卒年更早,本书书写年份(1921)也是三部曲最早的。(《美丽新世界》193X,《1984》于1948) —— 三部曲有个共性。莫不是国家机构为了集体利益和稳固统治,去侵占挤压个体意识。 ...  (展开)
ch 2024-04-24 22:48:46

一本文学性大于可读性的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我总感觉这本书名气不大,大家对这本书给予的“关注”也似乎比《美丽新世界》和《1984》少。正巧十年级读了《1984》,对反乌托邦这个题材又燃起了一些兴趣,所以就想着来读这本反乌托邦的开山鼻祖。读之前,我对这本书了解甚少,只知道它大...  (展开)
子清_ 2023-03-26 14:30:03

《我们》 《我们》 ——如何回溯反乌托邦的原点

《我们》——如何回溯反乌托邦的原点 我们——我——他们——我——我们。人称的跳切,D-503灵魂的生成与意识的模糊,身份与价值的重构,认同感的迁移……“但是‘他们’是谁?我是谁?‘他们’、‘我们’——我认识吗?” 乌托邦是如何构建的?反乌托邦又在反什么?巨大的机器...  (展开)
Will 2022-02-09 21:15:10

关于读过《我们》之后,我的想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被誉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之首,是前苏联作家所写,是以第一人称+日记的形式来创作的。刚开始的时候所描写的内容让我眼前一亮,那个时候由于刚读完《美丽新世界》正对反乌托邦的小说兴趣正浓,看到《我们》里面对于所有的一切都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和顺序来进行,包括睡觉和起床...  (展开)
布卤 2020-01-30 15:50:09

一点感受

之前我读过《1984》,但我觉得《我们》更加残酷,残酷100倍。当你的反骨只能用天生来解释,只能用胎里带的来解释,你会怎么办呢?是忍受着被分割的痛苦还是简单一些,快乐一些。书里的D-503选择了切除自己的反骨,像其他的号码一样虔诚追随恩主,他最终出卖了爱人,看着爱人被...  (展开)
秋准。 2018-08-24 11:53:22

扎米亚京《我们》

这本书的阅读完成标志着反乌托邦三部曲阅读计划的圆满结束。有趣的是,我的阅读顺序刚好是这三本书故事性的排序。《一九八四》最具故事性,《美丽新世界》次之,《我们》次之。《我们》的叙述方式很奇特,与其说是作者所标榜的日记式的记录,不如说像意识流电影式的碎片插入和...  (展开)
颜良 2024-04-29 22:49:12

理性主义者的完美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没有所谓的“我”,只有我们。 小说中所描绘的世界是集体主义与理性主义这两者融合的产物,这不再是两个分开的概念,而是一体的两面——如果是理性的那么必然是集体的,也只有集体才能实现理性。社会所有人集合成一个整体,理性的追求共同的目标。 奥威尔借《1984》的主角之口...  (展开)
🍯 2024-01-26 02:32:15

“你病得不轻啊!显然,你有了灵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是反乌托邦文学的开山鼻祖,是反乌托邦文学的主干,与它齐名的《1984》和《美丽新世界》则是生长出的树枝。比起《1984》对于政治、生活情况的探讨,《美丽新世界》对于大众娱乐、性、爱的描述,《我们》似乎更偏向精神上的散发,甚至有很多意识流的部分。例如,什么是...  (展开)
雨夜闲潭梦落花 2023-05-11 10:23:41

恐怖的“理性”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考虑本书出现的年代,我认为其思想非常先进。不过相比另外两本著名反乌托邦文学,此书文笔一般。因为作者的表达方式比较枯燥,所以作为读者我代入感很差,阅读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感觉,就像有人在念某外国朝代的百度百科。不过在我看来,这本书算是三本著名反乌托邦文学中最可怕...  (展开)
月自黄昏水自安 2022-12-16 10:00:25

“我们”与“幸福”

《我们》,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俄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讽刺作家扎米亚京在1923年写的,他参加过十月革命,也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但后来自愿退党,可能是因为官方并不喜欢这位讥讽时事并批评当时文化政策的作家。 《我们》这本书虽然是第一本反乌托邦小说,但给我的震撼...  (展开)
zixxy 2022-09-21 14:07:19

细节太厉害

也是抱着凑齐“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想法看的,看完一大感受:太难读了。 首先阅读过程很痛苦,情节不连贯,人物行动缺乏逻辑,省略号太多,各种感性印象的拼凑,的确是很有未来感和反传统性,可惜连可读性也一起牺牲了。(之前看一豆友的书评说这是“达达主义”的写作风格,长知...  (展开)
尔尔 2022-08-24 17:05:51

“一”与“几分之一”——《我们》

“个人意识难道不是一种疾病吗?” 爱情伴随着将爱人据为己有的私心,因而爱情是一种反叛。不同于《1984》的用禁止的的性对抗压抑的性,不同于《美丽新世界》将性的滥用作为寻欢作乐的日常生活方式来奴役和麻痹人们,从中难产生爱情。《我们》里的爱情,带来疯狂和无序,带来偶...  (展开)
一巴掌砰砰 2021-11-11 18:13:36

读《我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记得之前听课的时候,一位老师说过:“科学就是不断被证伪的过程。” 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一直是这句话。 要自由,要快乐,要刺痛,要生机勃勃! 文学作品也是,这种艺术和科学知识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这个无限的宇宙没有有限的数字和令人感到安心的有限。所以我们害怕与畏...  (展开)
浩哥爱读书 2019-12-10 13:23:31

还未读完,进行的思考

马上到年终了,总有些伤感。 而最近的计划,便是整理并读完书架上已经开封好久的书。 《我们》之前读过几章,没有完成。想想当时也是因为对乌托邦的思考,特别是在《动物庄园》的推动下,一口气将所谓的“三部曲”全部收入囊中。 自诩读书人,购书永远高效于读书。 发现身边的...  (展开)
修云夕 2019-02-27 23:39:29

《我们》。我,们。

之所以给这本书四颗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结局之后的附录:《论文学、熵与其他话题》。 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些文学作品的附录或者后记有时候会比作品本身更加能引起共鸣,更加能让读者明白作者自身想要通过这部作品传达给读者什么。读张承志《黑骏马》的时候青海出版社...  (展开)
阿芙洛狄忒 2018-10-21 20:17:26

刺痛自己是困难的,甚至危险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室内白色颗粒状的烟草味道和暖气管热腾腾的气息,今天讨论《我们》。我惊讶勋能引经据典那么多,又能如此精练地表达,是读了很多书的。最近读书也马不停蹄,是被密集的课程作业所逼,另一方面自己也有意识在克服效率问题。尝试读哲学性著作的枯涩翻译性文字;读半文言的古典小...  (展开)
9- 2024-05-19 23:15:29

我们

反乌托邦三部曲第一部,也是反乌托邦小说的创始之作,但对我来说仅限于此,糟糕的翻译和意识流的写作方式让我看的非常痛苦。我看了两章才反应过来翻译把根号下-1翻译成对号-1。中后段开始非常意向化的文字不确定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作者文笔的原因,这也是我目前为止原文摘录部分...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1条)

订阅我们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