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的邀请的书评 (9)

lix 2017-10-29 22:38:24

值得一读,但不要太在意

(一) 当我们谈论如何生活的时候,是该看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是想象一幅远方的图景? 年过三十,工作多年,有了房车,有了家庭,有了生活圈,有了事业,彻底地融入了这个社会,这时候,当我们谈论好好生活,我们在谈论什么呢? “自由”本来就不是中国人的话题。当它来到中...  (展开)
水红 2009-12-04 18:13:47

身外物

自从《心理学的邀请》 便对《XX的邀请》之类的书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嘿嘿,晕轮效应) 结果在图书馆发现一本《伦理学的邀请》 立刻带回家 嘿嘿 果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文中说了一个小故事做例子 嘿嘿 居然是一个佛教故事(要知道作者是西班牙人) 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你想要什么...  (展开)
闲暄 2009-09-01 15:44:52

笔记:只为培养一个自由思想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A\“激励培养一个自由思想者,而非制造好的思想者,当然更不是坏的思想者”。 B\在道德中我们只有四条原则: 1、哲学的:出于对法律的尊重,为了“好”本身做好事; 2、宗教的:出于对上帝的爱,为了上帝的意志做好事; 3、人性的:出于自爱,为了你自己的幸福做好事; 4、政治...  (展开)
阿海 2010-04-12 23:24:50

大白话,但是能让人身体力行的大白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生存出发,毕竟生存是我们没得选择的选择。 生存,然而如何生存得更好——这个问题存在意义的前提是我们拥有自由,因此讲自由——有自由而能选择,能选择而有可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行为的动机:命令、习惯、人性——然而这一切都不是我们所应当简单就去遵循的,思考...  (展开)
青念 2016-12-30 19:41:33

读的很泛

作者是马德里中央大学教授,查了一下,好像就是康普斯顿大学,和最近的关注点有关,就留心了下,在国家报上还有他的介绍,在学校图书馆找他的另外两本书一直没找到,不知被谁拿走了 “对我们来说,即便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只能为我们带来几天,几小时甚至一分钟的快乐和痛苦,欢...  (展开)
我叫王鑫鑫 2014-04-23 17:40:50

伦理学不等于道德

以前容易觉得伦理学就是道德,就是社会为了正常运作而必须存在的规则和妥协,现在看来并不完全是这样。作者说伦理学讨论的中心就是“自由”,而“自由”就是如何做出选择。 作者对于自由的讨论有种存在主义的感觉:每个人需要对自己的一切选择和行为负责。并且,自私的...  (展开)
我就是我 2012-12-02 18:16:46

看得匆忙 记下只言片语

* 我们把适合这一目的的叫做“好”而把所有人感觉不好的东西称之为“坏”。 * 好和坏之间的界定是模糊的,变化着的。 * 每个人的生活,至少部分程度上是他自己想要过得那种样子。 * 兵蚁和郝克托耳的区别就是,兵蚁没有选择,它必须牺牲自己,它没有自由。而郝克托耳是自...  (展开)
Paris Hong 2009-04-21 21:56:23

站在他人立场

费尔南多•萨瓦特尔的《伦理学的邀请》深入浅出,打动人心。将关键词(如自由、命令、习惯、任性、人权、道德、伦理等)娓娓道来,不着痕迹,又用孩子皆可明白的词句加以诠释晦涩难懂之道理,提出如何过上好生活的建议,均是其高明之处。 你发现难以分清作者与译者(于施...  (展开)

订阅伦理学的邀请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