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花园的书评 (5)

咕噜嘟 2013-11-02 08:17:43

从公家花园看中国公民权利的百年变迁

公家花园 这本书节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以公家花园为线索,从“No dogs and Chinese admitted”到公家花园为所有中国人所共享。勾勒出上海在百年变迁中的图景。 偷偷摸摸离开上海的英国侨民,解放后出生的中年上海妇女,已经成长为历史老师的凄惶的回沪知青子女,从个...  (展开)
书剑羁绝域 2021-05-18 10:50:53

偷得园中一朵花

我当然知道上海,也听说过旧上海的繁华,可我从未到过那里。它太繁华,太热烈,以至于我想远离。 我就适合隔着十几年前的书,看着书中百年前的上海故事。 书里是于我很陌生的世界。比如那靠墙根儿摆成一排的马桶,竟然干干净净,也代表着一户户人家干净勤俭的体面。这样的人家...  (展开)
柔城 2015-12-28 17:35:40

只看一次的历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吉迪 这个世界与我们所期待的总是不同。 对于世界的幻想,我们即使满怀着文艺作品中的深情,也没法在现实中严丝合缝地与它对上。 吉迪对史美娟的一见钟情,与其说是史美娟吸引了他,不如说是他需要这样一个少女形象作为他幻想世界的出口。与史美娟初次在黄埔公园的约会就有一...  (展开)
西瓜葳葳 2014-12-14 22:55:52

忧伤的外滩公园

用个人的故事,写一段历史,一直是陈丹燕所擅长的,不同的是上海的金枝玉叶等用的是一个人的故事,而这次是一群人的故事。是想反应外滩公园,现在应该称为黄埔公园的各个侧面吗?可为什么黄埔公园的公园为什么都充满了孤独感,一种家园的失落感。这种失落存在在曾今居住...  (展开)
堅定de錫兵 2009-02-20 13:06:30

上海公园的“风花雪月”

凡人都有“取景框”,但身为作者,他们的取景框应当是广角式的,也即应当尽可能将丰富、立体的世界纳入眼界。若写作小说,则笔下那些人物可以径自发声,作者所做的,是竭力倾听、忠实转述人物的声音,而非主观代言。 《公家花园》一书,写景状物的细节处仍可见作者细腻...  (展开)

订阅公家花园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