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内中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并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
哥伦比亚的倒影的创作者
· · · · · ·
-
木心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木心,1927年生,原藉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2006年返回乌镇。
目录 · · · · · ·
上 辑
九月初九
童年随之而去
竹秀
空房
论美貌
遗狂篇
同车人的啜泣
带根的流浪人
两个朔拿梯那
林肯中心的鼓声
哥伦比亚的倒影
明天不散步了
下 辑
上海赋
从前的从前
繁华巅峰期
弄堂风光
亭子间才情
吃出名堂来
只认衣衫不认人
后记
· · · · · · (收起)
九月初九
童年随之而去
竹秀
空房
论美貌
遗狂篇
同车人的啜泣
带根的流浪人
两个朔拿梯那
林肯中心的鼓声
哥伦比亚的倒影
明天不散步了
下 辑
上海赋
从前的从前
繁华巅峰期
弄堂风光
亭子间才情
吃出名堂来
只认衣衫不认人
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理想国·木心作品(共22册),
这套丛书还有
《木心作品一辑八种》《我纷纷的情欲》《诗经演》《木心遗稿》《文学回忆录》
等
。
喜欢读"哥伦比亚的倒影"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哥伦比亚的倒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哥伦比亚的倒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1 条 )
论坛 · · · · · ·
《两个朔拿梯那》结尾的外祖母,指的是什么呢? | 来自撄宁 | 2023-04-18 15:52:52 | |
略感陌生又新意盎然 | 来自禾童 | 2017-08-13 11:34:4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4分 13913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20)8.4分 517人读过
-
INK印刻出版公司 (2012)8.9分 16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宋小君近期在读的书 (宋小君)
- 木心作品(大陆) (木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哥伦比亚的倒影的评论:
feed: rss 2.0
45 有用 成知默 2012-03-13 09:45:37
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伤流过,导管只是导管。
208 有用 米周 2013-02-26 12:49:04
读书的每个阶段都会跳出一个人来,指着你的鼻子说到:嘿你这个不学无术还自以为是的臭傻逼!对于我的现阶段,这个人是木心。
15 有用 Paprika 2013-02-16 06:24:31
博学、风格多变、好几个字不认识、不要被第一篇吓跑、可以雅俗共赏、满怡情的⋯⋯反而觉得那篇《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最烂的。
5 有用 ligeng 2015-06-03 19:50:07
哥伦比亚倒映在水里, 水倒映在天上, 你的心事只有两个人能懂, 其中一个不是我。 幸福就像美貌, 不言自明, 幸福的作家不写书。
15 有用 白驹在空谷 2015-08-07 10:46:49
无法欣赏这种读不出性别也没什么深意的文字,无快感,无哲思,为什么要听他娘娘腔的无病呻吟
0 有用 宇宙风 2024-11-14 08:34:57 北京
无法共鸣
0 有用 平翘不分张老Q 2024-11-11 12:59:23 福建
上辑比下辑有意思多了
0 有用 AddictedToOFA 2024-11-06 19:20:19 上海
很有作者个人风格的散文、游记和随笔,用一双慧眼看着这个世界,敏锐又朴实,“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下辑的《上海赋》写得不褒不贬,很是中肯,也让自己回忆起了小时候的弄堂时光,虽然作者文中的上海和自己回忆里的上海隔了几十年,但可能是那时候... 很有作者个人风格的散文、游记和随笔,用一双慧眼看着这个世界,敏锐又朴实,“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下辑的《上海赋》写得不褒不贬,很是中肯,也让自己回忆起了小时候的弄堂时光,虽然作者文中的上海和自己回忆里的上海隔了几十年,但可能是那时候时代的变迁没那么快,车马邮件都慢,生活的面目竟也没有相差太多。而这篇赋终还是对一去不复返的人文和历史的挽歌,却也不必惋惜,毕竟如作者所言,“老辈的眷恋感喟,多半是反了向的理想主义,朝后看的梦游症”罢了。 (展开)
0 有用 豆友281758521 2024-11-03 04:38:42 湖南
上海的部分太没趣了,说实话全世界人都差不多,只是上海人确实喜欢炒作自己
0 有用 尤弥尔 2024-10-29 22:28:23 上海
“近恶的浮华终于过去,近善的粹华也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