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中国的书评 (18)

左页看世界 2011-02-02 11:43:33

辉煌历史背后的残酷

文/左页 1651年,英国制定《航海律法》。在这部法律中,英国人赋予了英国商船垄断英国进出口贸易的权力。一个世纪后,英国率先发起了工业革命,当它的枪炮可以让英国的轮船想去任何一个它想打开的市场时,亚当•斯密开始宣传他的自由贸易和“看不见的手”,认为开放对外贸易...  (展开)
Larene 2016-01-18 08:57:16

观点放在一边,重要的是综述

此书以专题形式综述了2011年之前著名的海外中国研究。书中试图回答的依旧是著名的”大分流“问题。 就覆盖的文献来说,中国经济史方面,美国经济学界包括了Carol Shiue,台湾有王业键、林满红,历史学界有彭慕兰、王国斌、李伯重等,国内的研究也引用了吴承明、高王凌等。欧洲...  (展开)
65437988758 2017-02-08 16:58:18

读书笔记,若犯版权,可删除无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即使在欧洲,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 19世纪超级强国 zhonguo没有“工业革命”: 1 没有推动科学技术: 明清缺乏远洋探险,地理因素河南发现新大陆 / 敌人:北方游牧民族,热兵器无用 2 发展手工业: 最发达的江南地区缺乏煤矿等资源 / 丰富的人力资源 zhengfu角色: 英国工业...  (展开)
2010-12-28 15:06:03

旁观者清

这本书不断引经据典,是我所见畅销书中引用比较详尽的一本书。其中大部分是引用的国外经典,所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以明清为例,是因为国外专门研究中国的学者在这个方面说法不一。但是,通过梁柏力的分析,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些共同之处。俗话说,当局者...  (展开)
六月六&杨梅红 2017-01-31 19:04:48

历史

一个中国的崛起,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一个时期一个特定的政策或许是迫于当局的压力,革新运动,一个革命的进步,我们在不断摸索。在摸索中,我们渐渐寻找到真正属于一个时期的发展。发展,就要把眼光放到更远,用更远的眼光,看待, 在当今世界,我们看到很多公平与不...  (展开)
JoshuaTree 2014-06-05 06:42:02

Very interesting book

This book is an interesting summary of recent studies by economic historians on China's stagnation in Ming and Qing. The book has many merits. I like one particular aspect of it. It starts by asking perhaps one the biggest questions in human history: why ...  (展开)
苏三有话说 2013-01-17 14:38:03

学术范的畅销书

畅销书的通俗易懂和学术上的严谨,讲求数据与论证,都结合在这本书里。作者的研究功力深厚,引经据典全无吊书袋的违和感。更可贵的是本书把明清一些具体的政策放在明清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大环境下,而不是像有些研究,从当代的立场上去评论几百年前的政策和决定,未免有指手画脚...  (展开)
百丈怀海 2013-01-16 17:56:52

明清历史此处入门

很多人读明清史,被狭隘的民族主义遮蔽了双眼,从此眼里只有站队,站完队互相攻击。除了因为对现实社会不满,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是看起来的那种狂热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者,只是看错了书所致。对于明清史,要一般的读者从《实录》这类的书作为入门,太难为人了。而且向我们这种...  (展开)
谷陵 2011-11-14 23:02:06

评论被误解的中国

这本书相当不错,通过经济、政治、智商等多个方面,中肯地描述了中国与欧美之间的差距。最终结果是由于英国率先爆发了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格局,而中国、印度并非一塌糊涂,尤其中国在很多方面仍领先世界,机遇有时候并非大家所料,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地转动,中国就...  (展开)
燃灯 2011-11-13 00:43:20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评?

第一次听梁博士讲历史,是听他说,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将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历史就是这个样子。胜者为王败者寇,胜者控制了现在,掌握了影响将来的能力,也掌握了书写历史的权利。项羽是英雄,刘邦是小人;诸葛亮在百家讲坛中也脱去了神一样的冠冕,变...  (展开)
小鱼儿 2011-10-02 14:47:44

这本就是所谓绝世武功秘笈的目录啦

这本书总体来说,就是罗列了很多汉学家(西方)的看法。 “是否闭关锁国”“官商合作”“自由市场”“教育水平”“人治与法治”“科举与民主”——这几篇是论证明清时代中国并不落后于西方(作者说清朝是小政府,把我雷了一把;说明清民众税负低,我又雷了一把——看来小吏的...  (展开)
newsccc 2011-06-20 08:38:59

读书:被误解的中国

两百四十页的被误解的中国终于啃完了,这薄薄的一本书用了我两周的时间,速度奇慢。我只能用我看的仔细来安慰自己。书虽薄,但收获颇丰。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看明清时代和今天”,那个所谓的被误解的中国,一目了然。误解也是符合逻辑的。谈到中国的过往,有四大发明,有大唐盛...  (展开)
依然 2011-05-19 09:20:06

被误解的中国

此书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作者书中有的知识点标有注释,让读者更能直接的了解,通过新一代中国史学家的剖析,让所有关心中国的过去和将来的诗者对明清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本人对书中有的欧洲历史不是很清楚,但打心底佩服学术人士,用数据去论证人们的误解,足以...  (展开)
中信出版文艺生 2010-11-15 16:54:33

技术人才缺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江南的技术人才是明清时期全国最优秀的,只可惜他们的才干没有机会在重工业方面发挥。而北方的煤铁丰盛地区,在北宋以后饱受战火蹂躏,科技人才和知识损失不少,到了明初已非经济蓬勃及原始工业发达之地;在缺乏技术人才的情形下,发展速度自然也较缓慢。  (展开)
小实 2014-08-28 21:33:54

文明的演进取决于面对的挑战,个人亦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所有文明的演进都源自对所面临的挑战的反应。——Arnold Toynbee 十八世纪前后,欧洲尤其是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有很多决定性的因素:首先,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切断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为了到达东方(贸易收益大),欧洲人进行了航海探索。航海探索带来了两大好处:一方面是推动了...  (展开)
江流 2012-12-09 21:08:07

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很多方面,明清时代的中国并不比18世纪的英国差,但为什么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 1、所有文明的演进都源于所面临的挑战和反应。一个文明对不断出现的挑战做出的各类反应,决定了这个文明的演进道路以及这个文明的特征。往往被选择的途径必定是最容易走的路径,即“最小阻力...  (展开)
中信出版文艺生 2010-11-17 14:33:13

中国平均生活水平的下滑

彭慕兰指出,1750年以后,中国人口的增长集中在较贫瘠的西南和北方。1750年,中国最富庶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江南、岭南和东南沿岸,其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0%;到了1850年,这些地区的人口只占全国的25%。因此,即使富庶地区的生活水平不变,整个中国的平均生活水平也无...  (展开)
1236 2011-02-22 08:02:44

曲学阿世,不值一驳

这本书的观点确实不一般,标新立异,所以买了,看了之后大失所望,感觉基本上是骗人的书,虽然书中列举了不少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看似证据确凿,其实不值一驳,因为只列举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推理一点都不严密。随便举几处: 【例一】“另外还有一种看法,就是中国人不懂得运...  (展开)

订阅被误解的中国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