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的獅子在我家
上星期,我的醫生朋友何夢澈深夜傳真一紙短簡給我,他説王先生《自珍集》裏著錄的那件宋代青銅臥獅後天在香港拍賣,勸我明天先去看預展,後天請朋友替我試試競拍,何醫生説他趕著出門不跟我爭了。王老先生《自珍集》的<諸藝>一章為這尊臥獅的藝術造詣和歷史價值寫了八十幾個字: 頭顱下豐上隘,怒睛隆眉,闊吻高鼻,無不碩大逾恆。耳卻短小,豎立不垂。髪鬣稀疏,全不誇飾。尾毛回拂,亦甚簡略。凡此均與元明以來獅子形象迥別。樸質無華,轉增其威武雄偉。鑄造年代似不能晚於宋,或謂可能更早。 臥獅要是宋朝的,那是宋詞的明慧;要是唐代的,那是唐詩的浩茫;聽説還有幾位鑒賞家認定是六朝的,那是金粉江山的倒影了。坦白説,斷代斷在哪一代我並不很在意。我在意的是青銅臥獅是一件又古又精的藝術品,更是王世襄儷松居的舊藏,稀疏的髪鬛裏回拂的尾毛中依稀蘊藏著王先生一九四九年之後的陰晴圓缺:政治的,學術的,收藏的,人生的。老先生平日少説私事多説學問,難得《自珍集》裏一段一段的著錄他零零星星寫了一些珍品的出處和入藏的經過,紙短意遠,百讀不厭。他回憶初見青銅臥獅的情景確是他那一代人獨有的奇遇: 六十年代初經人介紹,城北有老者願出讓所藏文玩雜項。趨訪入臥室,見炕側貼墻置黑色四頂大櫃。上下分隔五層,器物雜沓交曡,全無次序。清代青銅小件居多,少數可能為明,但無佳者。惟此獅壓在他件之下,探之取出,頓覺光輝耀目,丞購之而歸。老者姓氏及所居街巷,久已忘其名矣。 京城尋常百姓家裏讓王世襄挖出這樣一尊絕美的前朝風華,那是老先生一生集藏得寫照:從無聲無息的角落裏發掘有聲有色的霸業,幾經寒暑,幾經磨難,回眸處換了人間,白了鬚眉,紅了名望,一批藏品往市場上一撒,市場頓時發亮,東方西方整個古董鑒賞界都驚嘆他平生識見之遼遠品味之高超氣度之瀟灑。 引自第66页
4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