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伏与遣犯
一
用一种非常平凡无趣的说法来说,俳谐体现了时代的生活。不用说林词苑的文章,从军中纪事到人情书物,即便数万种小说,尚没有书写尽平凡人心的角角落落,但俳谐偶然的记录中,却保留了非常微小的一点痕迹并吸引我们去了解。试图将俚俗和文艺连接起来,无疑从最初开始就是俳谐之道的本来志向。但是,这种影响人的力量的着力之处,不知何时表里之间发生了反转。芭蕉翁的态度既不奔向奇警,又不落人俗套,总是在各自的实际体验之间直接寻求诗境,这一点正是其新鲜之处所在。 …… 三 连句变得无法理解的另一个理由是,时代的变化使人们的注意发生偏移。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这些为今天的人们所敬而远之的当中,封存着为人所遗忘的、人们过去感受到痛切的人生片段。如果只是想知道那些都是什么样的经验,其实并不困难。纵览大量俳谐书卷,始终作为咏叹对象的问题是很有限的。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天仍然在有意无意之中为之烦恼的社交感觉,尤其是血缘的恩爱义理,又或者是男女之间的关系之类。它们被认为是有着贯彻古今的不变法则的事物,然而仅仅在很短的时期以后,就已经不得不这样在黑暗中摸索方能理解。这一点是一个令人深感有趣的发现。 我们甚至认为,家的兴衰变动和婚姻制度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利用俳谐作为主要史料,则几乎无法搞清楚其在近世以来的变化。古来无数的故事都不过是追从固定的形式,又或者是只记录优秀异的事例,而一直忽视平凡日常的恋爱。像游女的记录之类亦是如此,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一至为重要的社会事实的推移,这一点确实有意义,但这些记录大多仅仅拮取都府的一角中最为机械的生活,最终成为完全无用的文学作品。但是,在俳谐以恋爱为题材的歌会上,正是这种在文学作品中受到蔑视的、在民间无处不在的小小情思,常常由联想带出而成为鲜明的存在,再与从绘卷中也能看到的女郎①的罗曼史相交错,从而使一卷俳谐的色彩为之一变。究其原因,因其作者大多是僧侣或隐居老人,有着不会为情所扰的冷静洞察力,这一点也使我们深感有趣。正因为对恋爱的历史极难得有客观冷静的记述,我可以预言,今后将会迎来这些资料为社会学者所珍重之日。 在俳谐的连歌中,另一个被频繁使用的题材是军阵杀伐的生活,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勇猛和武家气质。必须承认,这些内容是与恋爱互为表里、掀起感情波澜的重大要素,但不知为何,它们大多 ①女郎,卖春妇的古称之一。原为女子的俗称,江户时代起为游女、卖春妇的别称。 是由读书得来的知识,都不以实际体验为基础,有着明显的游戏倾向。而且,已经有很多关于武士的故事流传于世间,需要通过俳谐集之类了解的事物并不多。与此相反,在所谓神释方面,尽管善书雄之人辈出,但是他们所遗漏的小小的事物,很多却都被俳人观察到了。我们层层累积了十余世纪的信仰生活,到了明治时代突然为之一变。神社佛阁即使保留了名字和形式,周遭人们的生活却已经不同于从前。有很多职业过去曾经在世间大为盛行,现在却连其存在都得不到承认。甚至出现了忘记上述种种,却还在提倡维持古风的学者,因为在图书文籍中,这些事实在太过平凡并没有预先留下能够让今天的人发现这种错误的记述。只有作为俚俗之友的俳谐的记录,偶然为我们述说着那些往事。 引自 山伏与遣犯/
3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