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 文字下乡 | 象征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
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オ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 引自第17页
51人阅读
🍟郭姗澈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重刊序 | 元知识 | Ideal Type = 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
《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调查报告性质不同。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
-
第16页 | 乡土本色 | 因扎根于土而不流动,因熟人社会而从俗——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格格不入来自本源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农业和游牧或工...
-
第17页 | 文字下乡 | 象征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
-
第22页 | 文字下乡 | 空间阻隔 | 以文字本质之限制来论述: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
在十多年前青年们讲恋爱,受着直接社交的限制,通行着写情书,很多悲剧是因情书的误会而发生...
-
第29页 | 再论文字下乡 | 文字的时间阻隔 | 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 | 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
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 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
> 查看全部2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