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二篇:分析阅读
第一篇讲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重点讲了什么是检视阅读以及检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篇讲分析阅读以及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 当我们遇到需要咀嚼消化一本书时,就需要用到分析阅读。今天讲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即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规则一、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即便是分析阅读也离不开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 看一本书前,先通过检视阅读,从书的封面、副标题、序言、目录、摘要、索引以及封面宣传文案,分析所读书籍是什么类型的书。是小说还是论说性书籍。论说性书籍包括实用和理论两种。 实用性 vs. 理论性书籍 理论性书籍:是知识,是概念。是告诉你“这本书是讲什么”。分为:历史、科学、哲学等。 实用类书籍”代表有效,是行动,是做法。告诉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该做的事,如何去做”。比如:本书是实用类书籍。 指南类、技巧类、实用类手册、教导类书籍,还有伦理、政治、工程、商业、经济、法律、医学的书都属于实用类。 标题中有“……的技巧”或“如何……”之类的字眼,都可以归到实用类。出现“应该和应当、好和坏、结果和意义”,也是实用类。 书籍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如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每本书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知识不同,指导方式也不同,当然阅读的态度也不同。 规则二: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骨架,分析阅读就是要找到书的骨架。一本书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我们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找到一本书的主题或重点。 如果你能用几句话,讲出整本书说得是什么,表示你已经理解了。 规则三、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这一规则,有一套列大纲的通用公式: 1. 作者全书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谈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 谈的是什么 第三部分 谈的是别的事 第四部分 谈的则是另外的观点 第五部分 谈的又是另一些事 2. 第一部分又分成3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 3.第一部分的第一段,作者有4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 作者制造书的“骨架”,并“隐藏”起来;读者发现书的“骨架”,并找出来。 规则四: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规则的公式是: 某件事存在吗? 是什么样子的事? 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在什么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 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特性及特征是什么? 与其它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 这件事如何进行的? 以上这些是理论性的问题。 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 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 以上这些是实用的问题。 总结:运用这四个规则,能帮助我们回答“整本书讲得是什么,”并找出主题和次要主题,列出一本书的框架。
健颖读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篇:阅读的层次(序言~51页)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原先看到这句话,我心里有点不悦。读书?谁不会呀。只要认识字...
-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二篇:分析阅读
-
《如何阅读一本书》分析阅读第二阶段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是通过四个原则,告诉我们一本书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列一本书的框架。 分...
-
《如何阅读一本书》(四):公正地评判一本书
前面学习了分析阅读的两个阶段: 1. 如何列出一本书的大纲 2. 如何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今天讲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