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问题,与建筑没太大关系。。
其实与建筑没太大关系,且太过难懂,需要对德里达、哥德尔、维特根斯、罗素、海德格尔、马克思、索绪尔、尼采等的哲学观点都有所了解。
可以说是内容梗概了。。。
……他倚重马克思的批判性思想又借用解构主义的思考理路和分析工具,从反思“现代性”的立场出发,对后现代思想的核心问题如“差异化”、“他者”、与“外部”等观念以及整个20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形式化”倾向所作出的独特思考,大大地丰富了日本后现代批评的内涵。…… p166-167 引自 后记 哲学家对建筑的理解和看法
任何一位建筑师都无法提前进行预测。建筑不可能离开语境,它是一个事件。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那样,数学也一样。柏拉图呈送了作为隐喻的建筑,却蔑视现实的建筑师。这是因为实际的建筑或建筑师暴露在偶然性之下。但是这种偶然性并非指与作为理念的设计相比,实际的建筑是次级的或者总是被瓦解的物质性的东西,这种偶然性是指建筑师不与他者(顾客)交流就无法决定设计。建筑师面对的是难如己愿的他者。总之,建筑师交流,而且无需赘言,是与没有共有规则者之间的交流。 只有在绝对权力的背景下,建筑师才能避开因与这种相对性的他者遭遇而带来的偶然性。某一类建筑师有可能会梦想这样的背景,但是这本身就证明了其在现实中的不可能性。建筑就是一个事件,是偶然的。 p109 引自 15.作为隐喻的建筑 其实建筑领域之外的人们如今所要参照的模式,正是包豪斯学校中的现代主义者们的尝试。当然,我们身处的历史语境与现代主义者们的尝试。当然,我们身处的历史语境与现代主义者的不同。建筑的现代主义诞生于重工业阶段。简单地说,他们的问题是如何把钢铁与水泥吸收到艺术中去。与此不同,我们如今所遭遇的,是后工业阶段的信息技术。因此,年轻建筑师们被虚拟建筑所吸引也并非难以理解。毫无疑问,这会带来新的可能性。但是,为什么他们没能像以往的现代主义那样带来冲击呢?这是因为他们致命的欠缺那种现代主义者曾经具有的伦理性和社会变革的理想。 p163 引自 后记 提到了库哈斯,大都市
雷姆·库哈斯原本作为重视大都市的建筑师而闻名。正式在大都市这一概念中,展现了他的后现代主义。大都市的意思是指能够吞没城市规划那样的巨大而错综复杂的城市。可以说库哈斯从大都市中发现的,是不断对其进行结构而难以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按照起源于欧洲传统城市的美学标准,这些大都市形象模糊而令人不快,但是库哈斯把这些大都市作为从根本上结构古老欧洲美学的事物加以称赞。他提出无论这些城市如何令人不快,但都应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来加以接受。 库哈斯就这样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但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在现实中肯定了资本主义。其实他是反对资本主义的。尽管如此,任何试图控制资本制经济的企图都不会有什么希望。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加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最终使资本主义从内部瓦解。他对大都市以及建筑热潮(泡沫)的反语式赞颂隐藏着这样的反讽。…… p161-162 引自 后记 文中涉及到的城市规划理念:
半网格结构——多元分类体系的交叠——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城市不是树状结构》
“城市就是分工的发展,而分工的发展则通过在就职业中附加新职业而产生。”——“增殖”和“范畴横越”——简·雅各布斯《城市经济学》
4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