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3-3 “好目标”背后的秘密
🌻 学会将抽象想法落地
把目标变成一个有挑战、有明确产出结果的具体任务,是个非常明智的策略,能够大大提高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从那以后,不管我要做什么,我都会把这件事情变成一个有截止日期和明确产出结果的项目,因为我知道,只要完成了这个项目,与之相关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
🌻 别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如何判断一个目标是不是可控的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面临任务时心理上会有3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一个目标只要不是在恐慌区,那么它就属于可控的目标。最好的目标应该处于我们的学习区,既有一些难度和挑战,又不至于让我们感到压力太大。
总而言之,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要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定一些难度过高的目标,因为这样的目标注定是很难实现的,不仅如此,它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为了确保目标是合理可控的,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有多大的信心把这件事情做好?”如果你信心不足,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而且感到压力很大,那么你就需要对目标进行调整,比如拉长时间线,或者对目标进行拆解,直至它成为可控的目标。
🌻 计划越长,越难实现
原因1:胜利太遥远 原因2:缺乏紧迫感 原因3:可预测性太低
3个月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期限,3个月的时间足够我们实现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目标,但3个月又算不上很长,足以让我们看到实现的希望,只要想到3个月之后我们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眼前的辛苦就会变得没有那么难以忍受了。
这些反馈其实很重要,因为当某个事情或项目还是头脑中一个抽象想法的时候,我们很难对它做出准确的评判,但是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之后,我们就能了解自己真实的感受,得到真实的反馈。
当我真的把做课程这个想法实现之后,我才发现它离我真正想要的还差得太远,所以做完之后我就停止了继续做的念头,因为我看到自己太多的不足,我知道自己还需要沉淀。
通过这件事情,我还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那就是想法需要被验证,想法和现实通常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验证想法的唯一方式,就是快速把它变成现实。只有把它变成现实之后,我们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真的值得做,或者是否需要调整。
我在离职之前,曾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了近5年的时间。这样的工作经历让我充分认识到了,不确定性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我才逐渐形成这样一种习惯——我从不做过于长远的计划,也从不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特别长远复杂的构想上,我给自己定的所有目标都是短期就能够实现的。
每当我有一个想法的时候,我就会快速去行动,在最短时间内把它变成一个可以展示的结果,以获得反馈。这种反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这件事情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2.这件事情是不是对他人有价值。
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自我探索的最好方式,因为我通过探索想要找到的未来事业,首先必须是自己发自内心认同的,是自己真心想要去做,愿意投入的,此外它还必须是对他人有价值的。只有这样,它才有可能最终变成我的个人事业。
---------------------------------------------------------------------------------------------
这个部分对照自己,最差的部分其实一直知道MVP理念,小步试错,快速迭代,但因为总是犹豫,迟迟不能开始一件事情,让我错失太多机会。
下一步行动,学习作者有了念头,马上就开始行动,用最快的速度验证可不可行,然后迅速调整。
其实凭对自己的了解,一件事情只要开始了,哪怕是因为惯性,也会自发地往下做。要不然任凭那些想法和念头在头脑里打转,浪费时间和生命,对人本身的消耗也很大。
我是一个能吃苦的人,只是频频犹豫恐惧害怕,开启一件事情对我很难,回过头看看那些曾经做过的事情,即使刚开始害怕,但是因为接手了,真正有了开始,因为自己的认真靠谱,最终都还完成得不错。所以要勇敢一些,面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快速启动验证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李家小猫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ART 03-1 把问题转化成目标
🌻 问题思维vs目标思维 在遇到问题时不应该先问“怎么办”,而是得先思考“问题是什么”,...
-
PART 03-2 想清楚为什么再开始
“为什么”式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它关乎的是目标背后的动机。这样的抽象式思考是非常必要的...
-
PART 03-3 “好目标”背后的秘密
-
PART 03-4 忘掉目标,专注于系统
关于目标和系统的区别,詹姆斯是这样解释的:目标关乎的是你想要实现的结果,系统关乎的则是...
-
PART 03-5 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如果想要更好地适应未来,并且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我迭代,那么我们就应该退后一步,...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