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206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 08
P315 实际上,就像在魔法中一样,形而上学中的深刻之物是形而上学表达了一种根本上属于宗教的感情。
P316 魔法仪式的形态学既不取笑那些仪式,也不为之辩解,而保留其中的深刻之处。
P317 自传也不含任何种类的解释、辩护或辩解,而揭示他的本性。他当然地认为,将揭示出的是一种“不英雄的”,甚或“丑陋”的本性。但他首先关心的是,在曝露他的真实品质时,他不应该否认之、轻视之、或不正当地以之为傲。
……
在维特根斯坦的自传观念里——一种几乎将自传视作精神责任的观念——有一点魏宁格式的东西。“写出一本完整的自传,”魏宁格在《性与性格》里写到,“如果这么做的需要源于这个人自身时,总是一个上等人的标记。”
P321 一次忏悔,必须是你新生活的一部分。
P322 我说自己其实不过在生产性思考,说得是有点对的。我不相信我曾发明过一种思路。我总是从某个别人那里拿来一条思路。
……
犹太人必须注意,在字面意思上,“所有事物对他都是无”。但这对他特别难,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他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跟还有可能致富的时候相比,必须贫穷的时候欣然接受贫困要难得多。
P323 只要活着,维特根斯坦就从未停止与自己的骄傲作战,从未停止怀疑自己的哲学成就和自己的道德之得体。不过1931年之后他不再使用反犹主义的语言表达这种怀疑。
P326 一旦达到一种完全清楚的表达——终极的清晰,就不能再作二想或还有勉强,因为这种事总是产生于这个感觉:现在断言了某种东西,但我尚不知道是否要接受。
P331 当我想做哲学时,它使我能停止做哲学——它给予哲学以安宁,这样哲学就不再受到使哲学自身成为疑问的问题的折磨。
P334 我把哲学设想为一种澄清思想的行动。
P338 他的信里也一点没有自我中心的痕迹。斯金纳投到维特根斯坦身上(在他短暂得可悲的一生里,剩下的时间一直如此),几乎完全交出了自己的意志。
法妮娅曾说,孩子般的天真和第一流的头脑是当维特根斯坦弟子的先决条件。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