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隐形书写 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序 当前世界有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是沉浸在MTV 构成的影像梦境中认识生活,在其中形成有关美丑对错的价值观念,从而以轻松快乐的方式确立自己与当代社会秩序和体制的关系。 知识界对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化研究的根深蒂固的轻视 大众文化,不等于通俗文化或民间文化。它是一个特定范畴,主要是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往往与当代资本主义密切相关,以大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 大众文化从根本上改造了文化和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关系。与传统的文化形式相比,大众文化具有一种赤裸裸的商品性,也不打算掩盖自己和资本的关系。 大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的消费 人们已经很难辨别哪些是纯粹的文化行为,哪些是纯粹的经济活动。正是这种兼有文化和经济两种性能的特殊品格,使得大众文化比起传统的文化形式,更容易进入普通大众。 【卢卡奇】一旦商品形式在一个社会取得了支配地位,它就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按照自己的形象来改造这些方面”。 那些最早从事这一研究的思想家们,无论是英国的威廉姆斯 霍加特,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 马尔库塞,其理论嗅觉是何其敏锐。 应该如何处理与国外理论的关系? 一个被迫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过程不断发生对抗协调的历史。中国知识分子无论自愿不自愿,都要同样地与发生于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西方理论发生对抗协调的关系,这是躲不开的。 我们身处新的语境→后殖民主义对西方霸权的批判。新的历史环境→冷战后新帝国主义的形成。 不承认任何一种理论天然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相反,把它们看作某种话语系统,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在一定的具体权力关系中才显示其功能和意义。 跨学科特点,容纳各种理论,百川汇海 试图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解释90年代中国文化的变迁,是一种很不谨慎的做法。 整个现代化的历史从来都是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共同参与的历史,它们之间的复杂的历史纠葛一直被种种有利于证明资本主义合理又合法的“宏大叙事”所涂改和抹煞。 能否用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理论来认识和说明,这本身就是个问题。 大众文化 【雷蒙德 威廉姆斯】一再强调,文化作为一个意义系统不只存在于艺术和知识这类东西当中,而且还存在于各种制度和日常行为当中,因此,对制度和日常行为进行批判分析乃是文化研究的题中之义。 中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 要逐渐建立适应现代中国情况的文化研究理论和方法。
尹咩君羊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序
-
绪论:文化地形图及其他
《隐形书写》绪论:文化地形图及其他 不断改写 突破着都市天际线的新建筑群落间并置杂陈的准仿...
-
第三章 救赎与消费
《隐形书写 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第三章 救赎与消费 八九十年代之交,“毛泽东热” 一个有趣...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