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青春前期少年的治疗
前任英国国教牧师和东方哲学专家阿伦・瓦兹( Alan Watts)这样形容自寻烦恼的父母:“他们坐在家里,每天担心是否为孩子尽了全力,好像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抚养好一个孩子”。他说:“麻烦在于,许多家庭的父母常因不知自己是否正确地了抚养孩子而感到内疚,让孩子有一个好结果是他们做这件令人尊敬的事情的唯一理由,就像是为了快乐而去追求快乐。但是,快乐只是一种副产品 假如有一个好孩子,他长大后唯一的希望是成为一个“照料孩子”(像他一样的孩子)的父母,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父母最好询问下自己:我在孩子心中是怎样一个人?而不是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父母?父母应该问:我希望孩子快乐,但我们家有快乐吗?我希望孩子富有创造力,但我会对新事物充满兴奋吗?我希望孩子学习知识,但上个月、去年、几年前我读了几本书?我希望孩子能结交朋友,但我对别人有多友好?我希望孩子有理想,我有吗?我的行为能否体现出我的理想?我告诉过孩子我的信仰吗?我希望孩子慷慨大方,而我是否对别人的需要富有同情心?人类之间相互吸引,不是因为他们“要”什么,而是因为他们“是”怎样的人。同样,人们抚养孩子也不在于他们“要”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而在于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在孩子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响。只有在父母“离职”之后,孩子才能找到一条带领他离开“我不好”偏见的道路。这条道路不在父母的身边,而在外面的大千世界中,随着越来越强大的“成人”逐渐处于支配地位,孩子将获得丰富的体验并开始出现“我好”的感受,以抵消童年时期“我不好”和绝望的负面感受。 引自 146 青春前期少年的治疗
6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