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为什么不好懂
读者都认为《鲁迅全集》中最难读的要数《野草》,而各家对《野草》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些篇目真是含糊不清,不明所以,如《影的告别》《过客》。作者于1934年10月9日写给萧军的信中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作者后来又解释说:“因为那时难以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 现在很多解读鲁迅的人动不动就拿“时代背景”说事儿,我们从《野草》中便可看出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有时代背景的原因,比如《风筝》《墓碣文》。在《野草》中我认为最幽默的是《立论》,最喜欢的句子是《题辞》中“当我沉默时,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和《墓碣文》中“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两句。
32人阅读
> 我来回应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