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語言的機構
超等词汇的典型是汉语,而印欧语和梵语则是超等语法的标本。 引自 第六章 語言的機構 庄子达生篇中有如下对鬼的名字的记载:
“沈有履。灶有髻。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 。”
古汉语中具有不同的鬼的概念。而合成词出现并且大规模使用之后,这些语词转而成为山鬼、水鬼等等,这表明了一种概念(观念)的消失。合成词的出现与替换是非本真化的开始,因为一种抽象程度更高的系统代替了前一个。
汉语的另一层非本真化在于表意文字沉沦为纯粹表音系统。这一点在文字表现语言一章中已经得到阐释。
另,汉语最初或许是比欧洲语言更具本真性的语言。因为它早早地把音响和文字分开,将文字与形象对应。
5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