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页 如何理解中晚唐的诗,既激励又颓废
以杜甫、颜真卿、韩愈为开路先锋的后期封建艺术是以儒家学说为其哲理基础的。尽管这种学说不断逐渐失去其实际支配力量,但终封建后世,它是与上述美学规范纠缠在一起,作为这种规范的道义偷要求而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后代文人总强调用儒家的忠君爱国之类的伦常道德来品赏、评论、解释杜、颜、韩的缘故。 引自 七 盛唐之音 语文课本加重古诗,除了审美之外,也有其政治意图。
文中又说“世俗地主阶级比六朝门阀士族,具有远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众多人数。它不是少数几个世袭的门第阀阅之家,而是四面八方散在各个地区的大小地主。他们欢迎和接受这种更为通俗性的规范的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虽然这一切并不一定是那么有意识和自觉,然而,历史的必然经常总是通过个体的非自觉的活动来展现。文化史并不例外。”
这种规范美更通俗。
p156又说“就在这批“文以载道”,“诗以采风”的倡导者们自己身上,便已经潜藏和酝酿着一种深刻的矛盾。作为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这些卫道者们提倡儒学,企望“天王圣明”,皇权巩固,同时自己也做官得志,“兼济天下”。但是事实上,现实总不是那么理想,生活经常是事与愿违。皇帝并不那么英明,仕途也并不那么顺利,天下也并不那么太平。他们所热心追求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所生活和奔走的前途,不过是官场、利禄、宦海浮沉,上下倾轧。所以,就在他们强调文以载道的同时,便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和走向与此恰好相反的另一种倾向,即所谓“独善其身”,既定出或躲避这种争夺倾轧。结果就成了既关心政治,热衷仕途而又不感兴趣或不得不退出和躲避这样一种矛盾双重性。......他们诗文的美,经常是这两个方面的复杂的统一体。”
综上所述,忠君报国、齐家治天下的儒家思想是理想,但现实是君王不靠谱,自己也做不了官,只能纵情山水和日常生活之中。
loook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59页
“比”“兴”使外物景像不再是自在的事物自身,而染上一层感情色彩;情感也不再是个人主观的...
-
第98页
言词和形象都是可穷尽的传达工具,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工具去把握领悟那不可穷尽的无限本体、玄...
-
第147页 如何理解中晚唐的诗,既激励又颓废
-
第159页
战国秦汉的艺术,表现的是人对世界的铺阵和征服;魏晋六朝的艺术突出的是人的风神和思辨;盛...
-
第177页至178页
无我:全景性整体性的画面可提供的众多的范围和对象,使人们在这种审美感受中去重新发现、抒...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