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不但如此,由于社会上层的博爱总敌不过下层的穷苦,我们可以说,所有的钱都早已在收入以前付出了,正好像旱地上的水一样;他白白地收进一些钱,却永远没有余款;于是他从自己身上搜刮起来。 引自 二 米里哀先生改称卞福汝主教 他在茅屋里或山中,正像在自己的家里,他知道用最俚俗的方言去说明最伟大的事物。他能说各种语言,也就能和一切心灵打成片。 引自 四 言行合一 先生,天真本身就是王冕。天真不必有所作为也一样是高尚的。它无论是穿着破衣烂衫或贵为公子王孙,总是同样尊贵的。” 引自 十 主教走访不为人知的哲人 城市会使人変得凶残,因为它使人腐化堕落。山、海和森林使人变得粗野。它们只发展这种野性,却不毁灭人性。 引自 六 冉阿让 这些都是在一八七年(现在已没有人记得的一年)发生过的些事。拉拉杂杂,信手拈来。这些特点历史几乎全部忽略了,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实在记不胜记。可是这些小事(我们原不应当称之为小)都是有用的;人类没有小事,犹如植物没有小叶,世纪的面貌是岁月的动态集成的。 引自 一 一八一七年 写得真好啊,数不胜数的画面累加、视角转移,一致集中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与此前对人物经历的叙述,形成了横纵交织的局面,有一种命运交汇的宏大感
p184巴黎人的评语,洋洋洒洒,激动人心
一颗心摸索着在寻求另一颗心,并且得到了它。 引自 四 马德兰先生穿丧服 芳汀的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社会收买了一个奴。 向谁收买?向贫苦收买。 向饥寒、孤独、遗弃、贫困收买。令人痛心的买卖。一个人的灵魂交换一块面包。贫苦卖出,社会买进 耶基督的神圣法则统治着我们的文明,但是没有渗透到文明里去。一般人认为在欧洲的文明里已没有奴求制度。这是一种误解。奴隶制度始终存在,不过只压迫妇女罢了,那便是娼妓制度。 它压迫妇女,就是说压迫柔情,压迫弱质,压迫美貌,压迫母性。这在男子方面绝不是什么微不足道的耻辱。 当这惨剧发展到了现阶段,芳汀已完全不是从前那个人了。她在变成污泥的同时,变成了木石。接触到她的人都感觉得到一股冷气。她以身事人,任你摆布,不问你是什么人,她满脸屈和怨愤。生活和社会秩序对她已经下了结论。她已经受到她要受到的一切。她已经感受了一切,容忍了一切,体会了一切,放弃了一切,失去了一切,痛哭过一切。她忍让,她那种忍让之类似冷漠,正如死亡之类似睡眠。她不再逃避什么,也不再怕什么。即使满天的雨水都落在她头上,整个海洋都倾在她身上,对她也没有什么关系!她已是一块浸满了水的海绵。 至少她是那么想的,但是如果自以为已经受尽命中的折磨,自以为已经走到什么东西的尽头,那可就想错了。 唉!那种凌乱杂沓、横遭蹂的生灵算什么呢?他们的归宿在哪里?为什么会那样? 够回答这些问题的,他就会看透人间的黑暗。 他是惟一的。他叫做上帝。 引自 十一 基督救我们 灰姑娘。祥林嫂。神。
好奇是种一食欲。看,便是吞吃。 引自 十三 市警署里一些问题的解决 受到权力压迫的方汀(被各种观看,被拖到警署)
赞美人心,纵使只涉及一个人,只涉及人群中最微贱的一个,也得熔一切歌颂英雄的诗文于一炉,赋成一首优越成熟的英雄颂。人心是妄念贪欲和阴谋的污池,梦想的舞台,丑恶意念的渊薮,诡诈的都会,欲望的战场。 引自 三 脑海中的风暴 乌古蒙是一个伤心惨目的地方,是障碍的开始,是那名叫拿破仑的欧洲大樵夫在滑铁卢遇到的初次阻力,是巨斧痛劈声中最初碰到的盘根错节。 …… 在庭院里,第一件使过客注目的东西,便是一扇十六世纪的圆顶门,门旁的一切已经全坍了。宏伟的气象仍从遗迹中显示出来。在离圆顶门不远的墙上,另辟了一道门,门上有亨利四世时代的拱心石,从门洞里可以望见果园中的树林。门旁有个肥料坑、几把十字镐和尖嘴锹,还有几辆小车,一口井口有石板铺地和铁辘轳的古井,一匹小马正在蹦跳,一只火鸡正在开屏,还有一座有小钟楼的礼拜堂,一株桃树,附在礼拜堂的墙上,正开着花。这便是拿破仓当年企图攻破的那个院子的情形。这一隅之地,假使他攻破了,全世界也许就是属于他的。一群母鸡正把地上的灰尘啄得四散。他听见一阵狺吠声,是一头张牙露齿代替英国人的大恶狗。 引自 二 乌古蒙 有一种读中国咏史诗的感觉,改朝换代、岁月更替、物是人非的慨叹,命运无常、人难再续的时代之悲,大概都是相似的
这一章对战火遗迹的描写,似乎又从另一种较宏大的角度展现了世界之悲惨
没有一株不曾受过枪弹和火。园里充满了死树的枯骸。群鸦在枝头乱飞,稍远一点,有一片开满紫罗兰的树林。 引自 二 乌古蒙 为什么总是紫罗兰与战火?据说紫罗兰寓意是永恒的美
7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