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道德 宗教的非本真化
这大致就是圣保罗对摩西律法的态度。圣保罗对摩西律法持批评态度,但并不是因为他误以为:犹太教法律是奉行宗教仪式和信奉摩西律法者应该遵守的戒律,而基督教福音讨论的是爱。作为虔诚的犹太人,圣保罗理解得非常清楚,摩西律法是爱和正义的律法。它并不是关于洗涤、饮食的神经质的小题大做。以人类同情心的名义,而搁置此律法,和犹太教并不相悖。例如,摩西律法不许制作上帝的雕像,其实是禁止拜物教/雕刻上帝的图腾,就是将他变为意识形态的偶像,然后把它作为神秘的装置来加以操作以使它符合你的愿望。对犹太教圣典而言,你不能制造上帝的雕像,甚至不能给他起个名字,因为上帝唯一的形象就是人。而人也同样是无法定义的。另一个类似的意识形态崇拜(fetish)就是劳动。这也是为什么摩西律法坚持认为人们在安息日要得到周期性的休息。这和上教堂无关。当时还没有教堂,它与闲暇有关。 引自 第六章 道德 旧约禁止膜拜偶像,这是极富原初真理性的:它提示人应当崇敬真理本身,而不是某种中介。偶像即是非本真化的开始。在此意义上,中世纪以来的历史同样显示了这一原初真理的预见性。
但真理的非本真化不可避免。这正是耶稣批判法利赛人的原因:原初真理已然在成为教条的过程中经历了非本真化。因此,真理的原初性需要被重新揭示,这一任务通过新约得以短暂达成。
旧约的另一个颇具前瞻性的观点即在于它意识到劳动的易于沉沦的特点(异化的开始)并对此给予了律法上的规定(安息日不休息是触犯律法)。伊格尔顿已在此精准指出。这启示我们必须时常休息、时常停下,以保证所言所行的本真性不被遗忘。
33人阅读
落可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通往后现代主义之路
然而,因为人类文化并非真的漂浮不定,所以对此不必惊慌。这并不是说人类文化是稳固不移( fi...
-
第六章 道德 宗教的非本真化
-
第六章 道德
躯体,这个不合时宜的死亡提醒者,被拔除、洞穿、蚀刻、痛击、充气、收缩、重塑。肉体被改成...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