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科举考试之六
p95:赵翼……因为这件事而完全丧失了信心,醒悟到不能依靠人的命运。从那以后,他就逐渐远离实际政治,一心向学,……这应该称作是因祸得福的功名,比起成为俯拾皆是的政治家,以特有的学风对历史学作出贡献的人也许才是有利于后世的吧。 p107:当某位不得志的老官吏发现自己饱受半生辛苦考取了进士的地位,却虚有其表、毫无用处,此时他的心境该是何等的复杂。特别是如果看到晚辈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地为了考试而勤奋学习的情景,他可能会犹豫不决,是应该上前激励,还是泼一盆冷水,告诉对方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如果让考生自己来说的话,他们可能会回答:虽然即使考中科举后也有失意的情况,但如果没有考中,则会陷入更加失意的境地。的确,年轻人毕竟还是胸怀青云之志,拥有想要战胜任何困难的气魄,这是非常可贵的,想必老官吏也会如此附和。 p114:不允许对现实抱有任何的不满,由此就很难产出革新的思想。但这种完全向现实妥协的思想之所以能够被如此彻底地贯彻下去,在它的内部必然存在着可取之处。……道教的道德戒律也有适用于科举的特别律条,对于学习方面要求尤其严格。……对淫乱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劝诫。其次是劝戒这些人不能凭借自己的财富而随心所欲欺负穷人。另一方面,对于保护女子贞洁或者挽救穷人苦难的行为,则被看作无上的功德,……可以说这种思想是非常进步的。因为本来众生平等,大家都拥有着维系安定生活的权利,但由于贫富悬殊,所以上下地位不同,但高高在上之人绝不能随心所欲地威胁下层民众的生活。
31人阅读
空山新雨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院试——学校考试之三
p31:新生员要向学校的教官赠送束脩,也就是入学金,以及向作担保人的前辈生员赠送谢金。因为...
-
乡试——科举考试之二
p64:在以前,师徒的关系实际指的是亲手负责教授学业之人和被教授学业之人的关系,但自科举流...
-
殿试——科举考试之六
-
对于科举的评价
p141:但也有不少人既有才华又怀着野心,他们因为背运而吃尽苦头,从失望到自暴自弃,再从自暴...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