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答案来自安娜卡列尼娜原则。要能得到驯化,每一种候补的野生动物都必须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缺少了哪一个必不可少的特点,都会使驯化的努力失败,就像使建立幸福婚的努力失败一样。我们在担任斑马和人类这一对的婚姻问题咨指导时,至少可以找出驯化失败的6组原因。 1)日常食物。每一次某种动物在吃某种植物或另一种动物时,食物生物量转换为取食者生物量的效率远远低于100%:通常在10%左右。就是说,要花费1万磅左右的玉米才能喂养出一头1000磅重的牛。 2)生长速度。 3)圈养中的繁殖问题。特殊的求偶交配程式。如猎豹驯化失败。 4)凶险的性情。如灰熊。斑马。 5)容易受惊的倾向。如瞪羚。 6)群居结构。如马具有等级。 引自 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我在本章开始时提出的那个问题。从一开始,动物驯化的最令人困惑的特征之一是那种表面上的随意性:有些动物驯化了,而它们的近亲却没有得到驯化。除少数几种外,所有可以作为化候补者的动物都被安娜·卡列尼娜原则排除了。人类同大多数动物结了一种不幸的婚烟,这是由于许多可能的原因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因造成的:动物的目常食物、生长速度、交配习惯、性情、容易受惊的倾向以及群居组织的 几个不同的特点。只有很少一部分野生哺乳动物由于在上述所有这些方面都能协调一致而最终得以和人类结成美满的婚烟。欧亚大陆的民族碰巧比其他大陆的民族继承了多得多的可驯化的大型野生的哺乳类食草动物。这一结果及其为欧亚大陆社会带来的全部利益,来自哺乳动物地理学、历史和生物学这3个基本事实。首先,欧亚大陆由于其广大面积和生态的多样性,一开始就拥有最多的可供驯化的候补动物。其次,澳大利亚和美洲,而不是欧亚大陆或非洲,在更新世晚期动物灭绝的大规模浪潮中失去了它们大多数可供驯化的候补动物一这可能是因为前两个大陆的哺乳动物不幸首先突然接触到人类,而且这时已是我们的进化史的后期阶段,我们的狩猎技巧已经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最后,证明适合驯化的幸存的候补动物,在欧亚大陆要多于其他大陆。只要研究一下那些不曾驯化的候补动物,就可以看出使其中每一种失去驯化资格的一些特有原因。因此托尔斯泰可能会赞同一位前辈作家圣马太の的真知灼见:“被传唤者众,而被选中者少。” 引自 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68人阅读
啦啦啦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八章 问题在苹果还是在印第安人
总之,我们怎样去评估某一地区整个植物群驯化的可能性?对于这些未能驯化北美洲苹果的印第安...
-
问题在苹果还是在印第安人
新几内亚难以形成独立的粮食生产中心的原因: 1.由于地理气候原因,世界上56种种子最大的野生...
-
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婚姻和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
第十章 辽阔的天空与偏斜的轴线
因此,许多不同的现象归结为同一个结论:粮食生产从西南种的化 亚向外传播的速度要比在美洲快...
-
第十一章 牲畜的致命礼物
因此,人类疾病源自动物这一问题是构成人类历史最广泛模式的潜在原因,也是构成今天人类健康...
> 查看全部1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