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百多页
我不擅长紧追不舍爱欲里的瞬息万变;只要一看到性的错综复杂,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感到十分的疲劳。甚至会像凡一样(或者后现代的纳博科夫的一种),用戏谑或者粗暴,或者男性特有的自嘲(比如阳痿)之类的方式飞快的逃过这些我所不具有的动人细节,可能只有当爱彻底被我掠夺之后我才能尝到它的甜头吧。从这个方面来讲,我是十分男性的。
阅读到现在我对于后现代终于有了大致的印象:天才们相互欣赏的时候会对于彼此关于结构的尝试赞叹不已。而我并不是一个天才,可是在整个后现代的巨潮中,像潮水一样密布的细节里也为书中的一些情节所打动;提到阿卡的疯癫的时候极尽可能的错乱描写显示出了第一人称的癫狂,关于地界(因为对于书中的人而言地界是一门微不足道的学科)的描述也彰显出了一丝科幻的味道可是又并没有和文本的整体有所割裂———像书中的世界本就如此一样自然(信誓旦旦,哈哈)。有很多人在看到实验性的作品的时候,总是怀疑作者对于文本上的把玩或者对于结构的追求到了无可复加的偏执地步。可是我并不这么认为,一切嵌套的写法,旁注,和作家自行分裂出的不同人的不同口吻(而作家总像是没有任何感情的鸟瞰于他创造的一切),都无一不是对任何一个书中的角色,情节,现象,最谨慎入微的雕琢。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作家在自己的著作里的所有方面都做到了绝对的深情,对于所有的人性都有深刻的洞察。他们的创作无疑是对于留住时间的伟大尝试。
作家本人就是在这个过程里被逐渐疏远的,所有的伤痛好像都在文本里变成了地界里的另一个世界中的无关紧要的伤痛(太虚幻境),作家只是审慎的描摹它们而不做出什么评判。可是从作家所有谨慎入微的观察之间,从他们对于悲剧的敏感认知之中,我认为,他们永远是闪烁着人性光芒的。而只谈到纳博科夫的话,从他一直立志于描绘田园牧歌的景象,乱伦却又情真意切的恋情,上层阶级的少年生活和少年生活中试图维持体面的可爱羞怯而言。我猜他的所有尝试都是在留住他自己永远钟情的属于他的少年时期,我们未尝不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纳博科夫本人。
至于我的话,这样的阅读体验依旧让我疲劳却也是因为我理解不了这种田园牧歌的美学。但是总而言之这种细致是有启发意义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