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
道土们构建的神仙世界从来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着非常具体的民俗基础。而民俗也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底层民众本来的习惯和传统,它其实很容易受到精英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会稽之东海”从“宗教想象力”走向民俗的过程,就体现了两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笔者在讨论汉晋南方人名变迁时曾提出:“精英文化会吸纳民间文化的某些因素,以实现某种文化突破。而当突破完成后,新的精英文化会再次回馈到民间。”现在看来,这个结论也适用于中古信仰民俗的变迁。在讨论古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时,民间知识精英与民俗的互动问题值得重视。 信仰世界的发展依存于世俗世界,汉代青徐滨海信仰中心地位的形成,得益于这一地区的社会文化优势;东晋以降,会稽海岛新信仰世界的也同样有赖于移民带来的社会文化发展。此消彼长,由于永嘉乱后青徐地区大量精英人口的迁出和思想文化的“空心化”,其信仰世界的原有进程陷入停滞。中古时期国史地域结构由东西对立到南北分野的演进历程,由会稽海岛而透露出一些讯息。 引自 四、结语
158人阅读
琵琶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句容茅山的兴起与南朝社会
永嘉乱后进入江南的流民群体,在经历最初的优待政策后,自东晋中后期开始不断面临着被“土断...
-
“不死之福庭”:天台山的信仰想象与寺馆起源
在备受争议佛道关系史中,并不仅仅只有道教对佛教经典和寺院组织的吸收和借鉴,佛教显然也汲...
-
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
-
南朝佛教与乌伤地方 —— 从四通梁陈碑刻谈起
此皆是不可思议人,行不可思议之事。——楼颖《善悲大士录序》 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影响中国社会...
-
南朝佛教与乌伤地方 —— 从四通梁陈碑刻谈起
对于识字率较低的普通民众而言,深奥的佛教义学,无论是般、成实,还是三论、毗昙,实际上都...
> 查看全部2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