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
第一次写读书笔记,因为这本书是图书馆借的,还续借了一次,我第一次续借。现在好不容易读完了而且有这么厚一定要来记录。
第1章【我的家世】1859~1908
为了读懂这段节我还特意自制了关系表,一个人怎么可以有这么多名字?而且还都这么复杂?
溥仪爷爷奕譞xuān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孩子(第四个是奕詝zhǔ咸丰皇帝),他的亲生母亲是道光皇帝的庄顺皇贵妃。溥仪父亲醇贤亲王载沣,生母是奕譞的嫡福晋,慈禧的妹妹。载沣是奕譞的第五个孩子(第二个是载湉光绪皇帝)
咸丰的皇后慈安东太后,慈禧西太后(儿子载淳同治皇帝)。慈安温顺善良,慈禧恶毒残酷。
慈禧和光绪病重把溥仪接进宫,同时过继给同治和光绪,他们的妻子都成了溥仪的母亲。第三天两位相继去世,溥仪登基。
慈禧给溥仪父母指婚,这个指婚也算戊戌政变的产物。溥仪姥爷是荣禄,他与妻子讨好李莲英与太后,地位渐高。他的手下袁世凯听了谭嗣同诛杀荣禄软禁慈禧拥戴光绪的计划,报告荣禄,荣禄告诉慈禧。戊戌政变的结果是光绪被幽禁,谭嗣同等人被杀,康有为逃到日本,百日维新昙花一现。
第2章【我的童年】1908~1917
溥仪初见慈禧(1908,三岁)觉得是她是消瘦的丑老太婆 。两天后去世,一个多月后登基大典。
6岁退位,和隆裕太后、胖老头袁世凯在养心殿东暖阁里,袁世凯当时还哭了。溥仪第1次也是唯一一次见袁世凯。后袁世凯当了临时大总统,对清室优待:
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不变,每年400万两,暂居宫内,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照常留用,宗庙陵墓永远奉祀,宫内执事人员留用,不能再招太监,原有私产特别保护,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编制。
我读到了皇帝的生活,有一种很奇怪的感受,没有一个皇帝能"和我讲",他的生活是怎样的。我都是看古装剧从外人视角去了解,第一次听当事人讲述。
溥仪游一次颐和园,不但有几十辆汽车跟随,还会有警察沿途警戒,一次就要花几千大洋。去颐花园游玩一次,最前面是敬事房的太监,警告可能出现的人回避。后面是两名太监总管,再后面是溥仪。如果是坐轿,两边各有一名太监随行伺候,如果是步行就由他们搀扶。后面跟随一名太监举着大罗伞,再后面是一大群拿着各种东西的太监。有拿马扎的、有捧衣服的、有拿雨伞旱伞的。再往后是御茶房的太监,捧着各种点心、干果、热水壶、茶具等。更后面是御药房的太监,挑的担子,里面有各种药品。最后是带着大小便器的太监,总共浩浩荡荡一大群。
这么看来我看的电视剧演的都少了,他们的人数没有真实情况的多。
吃饭,错了是进膳,进膳也是很麻烦的事。溥仪吩咐一声传膳,御前太监就向养心殿的殿上太监传达,殿上太监又把话传给养心门的太监,他在传给等候的御膳房的太监…一路传到御膳房。然后几十个人抬着膳桌到养心殿,由小太监接过,在冬暖阁摆好。菜肴是三桌,点心粥品是三桌,各种咸菜是一桌。夏天餐具是明黄色的瓷器,冬天是银器,下面有盛着热水的瓷瓦罐。
行和食都很铺张浪费,衣服也毫不例外,大量的做大量的不穿。一年四季都在不停的做衣服…
帝后妃子画画写字,都先由如意馆的人描好稿子,再着色提词。
内务府有7个司,每个司都有很多库,溥仪时期有1023个人,民国初年减到600人,最后300人。
都是我想象不到的穷奢极侈…
虽说光绪和同治的妻子都是溥仪的母亲,但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太后却很霸道。只自己做母亲,却不给其她妃子同样的待遇,直到她去世(溥仪8岁)其他的妃子才明确了太妃和溥仪皇额娘的身份。 溥仪这么多母亲却没得到过什么爱…甚至在他反抗端康太妃时,他的亲生母亲被叫到宫里训斥,回家后自杀了。感觉是从小时候就很悲剧的人…
溥仪读《诗经》《尔雅》《朱子家训》《清朝开国方略》《乾隆御制诗》…14岁开始增加英文课。根据他的描写感觉他算不上什么好学生,偶尔也会出小差,但还算认真学习?感觉他最大的课外娱乐就是看蚂蚁…
太监算是溥仪,也算是皇帝身边很重要的一类人。我看了这本我的前半生封面是一个太监给小溥仪下跪。明朝时期太监有2万。西太后时期有3000,溥仪遣散到200之前还有1137…太监都非常非常的迷信,喜欢鬼怪故事,信奉真龙天子,也很贪婪。大太监过得非常好,甚至会有外宅,还会有庸人…溥仪在有了洋老师和结婚之后,想要励精图治,查一下宫内贪腐,宫内有非常多没有整理的珍奇异宝堆在各个仓库,没有统计过数量,结果越查东西丢越多甚至着火,那些太监在毁尸灭迹,甚至要放火谋害溥仪。
溥仪的乳母是我在书里读到他身边最善良的人。会在溥仪恶作剧就让太监吃沙子时引导他换成绿豆,会告诉他别人也是人。可惜这个乳母在溥仪九岁时离开了他。连他自己都说他学会的那点人性跟着乳母走了…
第3章【北京的小朝廷】1917~1924
袁世凯当总统的民国时期,清朝的官员们都觉得朝廷完了,可是后来当袁世凯各种礼遇溥仪,王公大臣们又开始恢复清朝的习惯。后来风向不对,溥仪的父亲甚至想和袁世凯联姻,可惜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的皇帝就死了。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后来前两江总督兼江苏巡抚张勋。拥戴皇上复位听政,溥仪又变成皇帝了。后张勋战败,溥仪又退位了。后面又在各种复辟传闻里起起伏伏…
溥仪1919年(13岁)有了洋人老师庄士敦。这个庄士敦对溥仪影响很深,导致他放弃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对的错的,还有失去了对中国的自信,开始偏爱国外的东西,觉得外国人和外国的东西都比中国人和中国的东西好。还率先剪了头发,换了装扮,买车买钻石装电话。溥仪甚至打电话给杂技演员、饭店开玩笑,不知他们知道后是什么心情。还给胡适打了电话召见了他,吓对方一跳。
溥仪16岁在两位太妃的争执下娶了他们推荐的两个女人,文绣和婉容。我特别想看一下他对自己私人感情的描述,但是写的很少,基本没什么内心的东西。这位皇帝好像没有爱情…
婚后没多久紫禁城就到了末日,国务院总理黄郛(fú)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
废除皇帝尊号与普通国民享有同等权利,每年补助50万元,搬出皇宫令另选住所,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私产归清室,公产归民国政府。
溥仪从皇宫搬出来一番周折住到了日本公使馆。
第4章【天津的行在】1924~1930.
溥仪(18岁)带着婉容、文秀和日本公使馆里的那套人马住进了天津的张园,后来又在静园住了两年。本来是想出洋,借助洋人的力量复辟,结果一住住了7年。
这段是我最匪夷所思,也非常难理解的一段。首先我觉得皇帝很笨,怎么会被这么多人骗了这么多钱?心疼死我了!溥仪在这段时间见过很多人,比如吴佩孚,张作霖,段祺瑞,张宗昌,甚至还有沙俄的将军谢米诺夫,一个被苏联打败的将军,在中国满蒙打家劫舍无恶不作不,溥仪予了无限的希望,花了大量的钱。张作霖和溥仪见面就毫不犹豫的下跪磕头?我以为经历了这几年,他们不会对皇帝行如此封建的礼数了。
可是后来想想以我的智商在当下的环境也会被骗很多钱,但是他可是皇帝。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皇帝好像坐上了皇位就会瞬间拥有文韬武略,至少也有非常高的智商。可是明明历史上有那么多昏君的存在…
1931年(25岁)文绣和溥仪离婚了,算是老实的文秀被霸道的婉容欺负走的。后来在天津小学当了老师,终身未嫁。不知道学生们知不知道她是皇帝的妃子?
第5章【到东北去】1931~1932
溥仪对皇位这个东西真是迷的不要不要的,只要给他皇帝头衔,他什么都能做。自己把自己形容的很负面,过分到我都很震惊,有人这么诚实的贬低自己?
经过各种曲折跟土肥圆达成谈判,得到了一个承诺就偷渡到了旅顺,甚至藏在汽车后车厢出的静园。
这一段我看的好累,太多事情太多人物,还有大家各种不同想法,我中间一度想放弃。我都觉得我如果是皇帝处在这个环境我都想去死,局势也太复杂了,我理解不了。
溥仪在东北会见了板垣征四郎,了解了满洲国,识时务为俊杰的当了傀儡皇帝。
第6章【伪满14年】1932~1945.
当傀儡皇帝的这几年,溥仪(26岁)想过反抗,但被吓回,为了保命开始了他阿谀奉承的皇帝人生。
地位也也越来越低,开始和日本平起平坐,后来是"弟弟”再后来变成了"儿子"。
吉冈安直——溥仪和日本人中间的电话线。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他一直在 Pua溥仪。最后溥仪甘愿低声下气俯首称“儿”,得出“自由诚可贵,面值价更高,若为性命故,两者皆可抛。”
如果我相信这本书所有的事都是真的,那溥仪真的太诚实,改造的太好了。他贬低自己贬低的不予余力,所有的黑暗面都写出来了,我自己都不敢这样剖析自己。他写自己的懦弱、怕死、恶毒、奴颜卑膝,献媚讨好,凶残暴虐…一个皇帝真的可以用这么多负面词来描述自己?
除了大事方面,小事打骂仆人,各种惩罚,还折磨死了一名父母都被日本人杀了的孤儿童仆。
非常迷信怕死,嗜药成瘾。有西药中药还顾了医生每天打针。总觉得他后面的病跟这些有关…
我本来以为溥仪不会讲述自己的感情,没想到他还真的介绍了自己的妻子们,甚至说了皇后婉容出轨的事情。离婚的文绣,吸毒去世的婉容,第三个是谭玉龄。溥仪怀疑是谭玉龄告诉了他太多日本人的坏事,被日本人放弃治疗偷偷谋害了。第四个是15岁的福贵人李玉琴,还有他没讲的最后一个,是他出狱后结婚的护士。我想应该是自由恋爱,是他最有感情的一任吧。
福贵人之所以叫富贵人是溥仪希望她能带来福气。可是没多久日本战败,他们跟着日本人逃亡日本,在飞机座位有限的情况下,溥仪挑了弟弟两个妹夫三个侄子一个医生和一个随从,富贵人被丢下了。结果他们被苏联军队截获,押往苏联。
第7章【在苏联的5年】1945~1950.
这一节讲一个皇帝哪怕在监狱都放不下他的架子,哪怕没有了仆人,他的岳父也在伺候他的女婿。溥仪没有认罪,还私藏的财产。
中间溥仪去了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他为了摆脱惩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日本人,自己完全是一个被控制的傀儡皇帝,所有的命令都是被迫下的。
第8章【由抗拒到认罪】1950~1954.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溥仪(44岁)被押送回中国。他心里完全是恐惧,他觉得他会被惩罚,他会面对死亡。
在中国监狱的这几年,溥仪学会了自理,从不会穿衣服,不会刷牙,不会打扫卫生…学会了很多生活常识,甚至会种地,会缝补,会糊盒子,会协助医生。他有了新名字——老溥,亲切的像街头大爷。开始他还保持着他的皇帝架子,但他的亲戚,他的臣子,他的仆人揭穿了他所有的面目,揭发了他做的坏事,贬低他生活能力,他的智商行为,他觉得自己的凶残懦弱,内心表面全都被扒出来了,像一个一丝不挂的人任人展览。他才真的放下了一切…
第9章【认罪以后】1955~1956.
这一章是我最泪目的一章,溥仪终于看到了事情的真相。
溥仪开始劳动了,开始自我表现了,开始学会检讨了。
他看到了李殿贵——给抗联军队送食物被抓进监狱吊打,过电受尽折磨。
姜树发——给抗联军队送饭,抓住之后摧残了一身病。
肖振芳——和叔叔一起给抗联送饭被抓到毒打身上每一块好肉扔到烂尸岗侥幸活下来。
……
方素荣,露天矿托儿所的所长。当年义勇军出击的日寇,在天亮之前转移到别处。当义勇军走了,日本鬼子以通匪的罪名把整个村3000多人屠杀。方书荣被爷爷护在身下一身的伤但侥幸活着,被一个矿工老爷爷救下。现在苦尽甘来,但她说战犯们放下武器认了罪她可以不提那些。
台山堡一家农民,他们都是吃过苦,现在过着好生活的人。当知道参观的人是溥仪他们老大娘说"毛主席说你们可以改造好,我相信他老人家的话。"
读到这儿我突然有点理解溥仪的转变了,我本来很怀疑一个皇帝怎么可能转变的这么透彻。一个做了这么多坏事的傀儡皇帝,怎么可能发自内心的认错。感觉看了这些事实,如果还毫无感觉的人真的是没救了。
第10章【一切都在变】1956年
溥仪的家人越过越好,满族人民也越过越好,全中国的人也越过越好。所有的事情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满是创伤的民族正在逐渐愈合,是我现在过的日子的雏形。
溥仪的第四任老婆李玉琴,也和他恢复联络通信一年后最终决定离了婚。
第11章【世界上的辉煌】1957~1959.
讲的是抗美援朝中国的胜利,溥仪终于找回做中国人的自信心。他看到的,经历的全部都是低声下气的中国人,全部都是比不过洋人的中国人。就算赢了日本还也赢不了美国,那么强大那么装备精良的国家。当胜利的消息传来,溥仪的腰板直了,他开始理解了“祖国”和“毛主席”。
这一章的后半截是我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前面某章的不理解是理解不透,这里的不能理解是明白什么意思,但我不赞同。
我就觉得这些战犯们过得太好了!比如有的人生病,护士天天打针给他换药,床单衣服一天要换个四五次。有的病人会特殊饮食照料,牙齿脱落了会给配假牙,供应流食。甚至有夜里帮忙盖被子的事,抽烟的犯人供应适量的烟,每天晚上文娱时间,看电影,打扑克。读来读去都很像那种非常非常好非常非常贵的养老院。我知道犯人需要改造,但我也始终觉得做了这么多错事应该给惩罚。
第12章【特赦】1959
一句话我会好好做人。
本来很想看他出狱之后的心理感受,毕竟从皇帝到普通人落差还挺大的,还有他后来遇见最后一任老婆的感觉,还有他在植物馆工作的心态。结果没写,是在反省并遵守好承诺好好做人。
突然发现1959年的特赦是我爸出生的那年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