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现象学
1、埃德蒙德·胡塞尔自己的哲学研究:现象学
要想实践这门哲学,胡塞尔写道:“一种全新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十分必要”“以便于看到在我们眼前的是什么,去分辨,去描述。”
2、什么是现象学?
·它是一种方法,而非一套理论。基本方法:描述现象
·现象学家的工作是去描述。它意味着去除使人分心的事、旧习惯、思想中的陈词滥调以及预设和固有观念,从而使我们的注意力回到“事物本身”上。
·对现象学家来说,现象这个词有着一个特定的含义:它指的是任一普通事物或客体或事件,按照它向我的经验呈现自身的样子,而不是依照在现实中可能是或可能不是的样子。
3、悬搁判断
从现象学角度描述一杯咖啡,必须搁置抽象的假设和任何干扰性的情绪联想。
这种把推测的附加物“搁置”或“括除在外”,胡塞尔称之为悬搁判断
4、描述现象的关键是要回到“事物本身”——剥离了概念包袱的现象——来摆脱薄弱或无关的内容,直指经验的中心。
它把我们生活的世界还给了我们,通过掉转我们自己通常如空气般被忽略的视角,恢复了个人世界的丰富性
5、现象学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它应该能把我们从意识形态、政治观念等等中解放出来。强迫我们忠于经验,回避试图影响我们如何解释经验的权威,现象学能抵消周遭的各种“主义”,从科学主义到宗教原教旨主义,再到法西斯主义
6、除了转变我们{思考现实}的方式,现象学家还承诺要改变我们如何{思考自身}的方式
我们不需要试图去找出人的心灵是什么(仿佛它是某种实体一样)
我们需要考虑心灵做了什么,以及如何领会经验
7、“意向性”
·胡塞尔旧日的老师弗朗兹·布伦塔诺在著作里指出“我们要根据心灵的“意向”来研究它
·我们的思想总是{从属}或{关涉}某物。伸向对象的行为是我们的心灵一直在做的事
·胡塞尔从布伦塔诺那里拿来这个思想萌芽,把它变成了自己全部哲学的中心
·没有别的东西能够那么彻底地像心灵那样“关涉”或“属于”事物
·一个不体验任何事、不想象任何事、不推测任何事的心灵,根本不能被称作是一个心灵
·胡塞尔发现,意向性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回避哲学史上两个大的未解之谜:对象“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和心灵“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c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存在主义
1、“存在先于本质”,自己被抛入世界中后,我会持续创造我自己的定义,我始终会是一件正在加...
-
第二章:现象学
-
第三章: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这一章有关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讲解读起来很憋嘴,也不知道它就是那么憋嘴还是翻译的...
-
第四章 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
本章渐渐看到最后,越有一种很伤感的感觉 因为海德格尔是一个完全没有个性的人。 1、1930年代...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