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的诞生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月背征途
地球大气层内有稳定的红外辐射带,红外辐射带始终以一个完整的圆盘状呈现,而且辐射强度、圆盘直径变化都很小,并比太空温度高很多。利用这一特性,人们为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出了红外地球敏感器,利用探测红外光谱来获得地球地平信息,经过进一步处理可以得到卫星姿态数据,就好像一双观察地球的“眼睛”。但这种红外地球敏感器并不适用于月球,原因是月球没有大气层,也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红外地球辐射带。经过对月面不同物质、不同地形的反射特性进行分析后发现,月球具有稳定的紫外线辐射,因此,“嫦娥一号”采用紫外敏感器作为“眼睛”来观察月球并用于确定自身的姿态。
……
月食是射向月球的光线被地球挡住时发生的现象,当“嫦娥一号”进入月食范围内时,太阳翼无法供电,只能由蓄电池单独供电,同时卫星温度会迅速下降。“嫦娥一号”卫星的设计寿命是1年,在寿命期内,它不可避免要经历两次月食,每次月食持续的时间是3小时左右。为了解决月食对“嫦娥一号”的影响,进入月影时,各分系统都设置了最小工作模式,以减少电能损耗;出月影时,在功率许可的情况下,地面控制人员需调高热控分系统的补偿加热功率,保证“嫦娥一号”尽快升温。
……
为确保卫星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并最大限度地节省推进剂,“嫦娥一号”采用“零窗口”的发射方案,即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段内火箭分秒不差地点火升空。
……
由于“嫦娥一号”第一次近地点变轨后停泊轨道的周期为24小时的整数倍,因此它的近地点每隔24小时都会出现在中国上空,它多绕了3天就相当于在原地等了3天,等待月球运行到一个最佳的位置上。这个轨道设计本身就是为了增大实施地月转移控制的保险系数,如果“嫦娥一号”提前1天发射,它在地月转移轨道上多转1圈就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奔向月球;如果推迟1天发射,只要在停泊轨道上少转1圈就可以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