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凶秽忌避观念和净土信仰
cc修文
读过 日本的佛教与神祇信仰
律令制国家的目的就是要建设成与中国匹敌的文明国家,因此它尽可能地把具有两极对立价值观的佛教和儒家思想引进到国内。但是这里需要留意的是,日本作为律令国家与朝鲜的新罗不同,它没有进入对中国称臣的册封体制,而是保持着自身历来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成一个可与中国匹敌的文明国家。因此,律令制国家为了实现社会的内在统合,就需要在保持大和朝以降体现于王权神话和祭神仪式中的内在价值观基础之上再来吸收两极对立的文明思想结构。也就是说,把凶秽和罪业、灾祸一样看作“恶”来厌恶躲避,把没有这些东西的清净状态看作“善”来对待的价值观在王朝国家里是得到极端重视和彻底追随的。正因为这样,在能够“实现”除秽的王权始祖神话与祭神仪式中,在凶秽被完全清除的同时,凶秽意识却被保留下来,从而使得传统的价值观朝着正负两极(净、秽)走向了绝对对立。(P104) 引自 1 王权神话告诉我们—— 佛教通过密教的传播逐渐渗透到日本的社会内部,并导致了神宫寺、冤魂信仰等神佛结合现象的发生。神祇信仰与佛教信仰在一个开放式体系内的融会结合同时也促使王权神祇信仰的主心骨,即有关“净、秽”的价值观朝着绝对化方向转变。国家把这种价值观提高成为规范王权和贵族日常生活的指导思想,从而企图来抗衡利用密教不断进行渗透的佛教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凶秽忌避观念的肥大化意味着在当时的日本为了与勢力渐长的佛教一争高下,王权固有的祭祀观念基本确立。从此以后,佛教和神祇信仰开始以相互对等的姿态保持各自固有的价值观和平共处,开辟出神佛结合思想的新阶段。(P109) 引自 2 凶秽忌避观念的肥大化和“物忌” 成立于10世纪末的日本式净土信仰是《净土三部经》和构成神祇信仰核心的凶秽忌避观念经过实质性的交融后形成的复合体。由此还可以看到神佛结合思想发展到第三阶段的特征是:一方面凶秽忌避观念不断肥大化、理论化,力图制造出一个可与佛教相匹配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这两者又相互结合产生了一个新的复合体。(P121) 引自 4 希求极乐往生的人们
89人阅读
cc修文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从杂密密教到大乘密教
其实我们可以想见,佛教的创始人佛陀本人也出身王族,他在尝尽苦恼、历尽修行苦难之后得到彻...
-
第三章 冤魂信仰的含义
这不难让人想到,首先在皇城脚下的是那些政治斗争失败者的遗老遗少、被排出王权路线而压抑愤...
-
第四章 凶秽忌避观念和净土信仰
-
第五章 本地垂迹理论和中世日本纪
平安末期、镰仓初期以降,本地垂迹理论和中世日本纪开始登场。所谓本地垂迹,是指菩萨、诸天...
-
结语 普遍宗教与基层信仰的关系
最初出现了创建神宫寺的风潮和冤魂信仰的流行,反映出神与佛在一个开放型体系内的结合;后来...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