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 “1968”之后
尹咩君羊
读过 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
《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Ⅱ “1968”之后 【我所知道的“ATG”两三事】 新宿→大岛渚《新宿小偷日记》,松本俊夫《蔷薇的葬礼》 若松孝二 黑泽明企图自杀但未成功,而铃木清顺和加藤泰则被赶出电影公司,陷入了漫长的沉寂期。后来,ATG将制片路线转变为青春电影,试图开拓新的观众群。 1968年大岛渚《绞死刑》 1950年代末的松竹,多位年轻导演同时出道,与以往的爱情片完全不同的路线。例如大岛渚的《日本的夜与雾》、吉田喜重的《一无是处》、筱田正浩《干花》。“松竹新浪潮”。 如果没有ATG的话,《情欲与虐杀》《戒严令》可能就拍不出来,吉田在我们的记忆中可能就只是一个细腻的爱情片导演。 通过这种自由的体系,日本电影内部终于开始系统地产生符合“作家主义”的作品。 日本首部同性恋影片《蔷薇的葬礼》中,在新宿同性恋酒吧一条街进行采访的部分,和改编自索福克勒斯悲剧的故事影片的部分发生了强烈的冲突,给叙事行为带来了阿尔托式的残酷性。 实相寺昭雄《无常》 足力《锁阴》→以该片的上映为契机,ATG开始积极地介入先锋派电影的发行和公映,这与大岛、筱田等已经受到公认的“作家”属于不同的系列。 ATG超越了所有制度的框架,聚集了各种有才能的人,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寺山修司。 寺山在日本的地位,类似于意大利的帕索里尼、德国的法斯宾德。 在ATG内部,保守派的声音也日渐增强。 受到玩世不恭和虚无主义的影响,被淹没在大众消费社会之中 大家都对突然富裕起来的自己感到惊讶。所有艺术都开始带有强烈的商品色彩,而且是在瞬间就被消费的商品。 ATG的经济困难越来越严重 1974年底,寺山修司的《死者田园祭》是ATG一直坚持的实验艺术路线的最后一部实验作品。 【关于先锋电影的记忆】 《东京战争战后秘史》→10年后,该片作为拉康所说的象征界形成过程的典型例子,被伦敦的后结构主义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三岛由纪夫和电影】 三岛由纪夫这个名字不仅代表了战后日本文学,更代表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充满荣光。 在电影和文学的交融史上,没有人比他更有意思了。 《春雪》 【山口百惠】 百惠饰演的舞女从懂事起就知道自己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得不在人们的蔑视中生存下去,她自己也有过这方面的体验。 《雾之旗》中,百惠表现为心中充满了憎恶和复仇的火焰,拒绝任何爱情的虚无女性。所谓“粹”,是在骨气、媚态、达观这三者结合时产生的。 “红色”系列 “红色”系列包含着与组成高度消费社会的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地方主义世界观。下层民众。 百惠热 巩俐 中国百姓同时接受了爱情剧中的百惠和她真实的人生故事,几乎没有区分两者。百惠既是耀眼的电影明星,结婚后又是一名平凡的家庭主妇。在她身上,同时存在自立女性和贤妻良母这两种矛盾的人格。中国人将其当成理想女性来看待。 百惠热是与被称为第五代的中国电影新浪潮发生在同一时期的现象 毛泽东和文革已经成了神话般的怀旧对象 日本人一直将大众幸福的影像投射在百惠身上。隐退后,她作为幸福日本人的象征被进一步神话化了。 【村上春树和电影】 1994年出品的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在出场人物的每句对白中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等初期作品的影响。 标题明显来自于《挪威的森林》。 世界主义与怀旧感、村上的小说→→→亚洲的后现代主义孕育出的两大常数。 村上的风格给东亚电影带来了灵感 探讨村上春树在日本的青春小说、娱乐小说和电影的关系史、交往史中的位置。 村上春树一直拒绝接受日本的本地故事。 但是,充满热情地面对这些故事正是黑泽清、青山真治、北野武、三池崇史 等电影导演这20年来一直实践的事。 村上是冷酷的,而和他同时代的电影导演心中则充满了热情。 个人主义、匿名性、世界主义、距离感是村上一直以来的理想,而香港电影界正是接纳具有上述理想的村上的最佳环境。 【Ⅲ 韩国的视线】 在韩国电影中,娶一个美丽谦恭、一心服侍丈夫的日本女性直到现在还是男人的光荣。将日本女性作为美丽玩物来描写。 【在日朝鲜人是如何用电影表现战后的】 现存的日本统治时期的朝鲜电影屈指可数。 战后不少日本电影将朝鲜人描写成有历史自觉性、道德高尚的人群,制造出了一种奇妙的思维定势。 【有关日本统治下的朝鲜电影的发现】 某一个时期,在某个国家会频繁制作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影片,而且其中聚集了很多优秀作品。 1940年代前期的日本,1980年代前期的台湾,1990年代的伊朗。 ①社会极其压抑,寄托,寓意 ②新体制诞生时,利用孩子作为象征,通过他们来表现年轻、纯洁、为共同体做出自我牺牲等特权性的主题。 日韩研究者的态度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何谓“勇大人”? 韩流备忘录】 1980年代开始,在影像分析中引入拉康的理论,批判好莱坞影片中的东方主义,肥皂剧的研究、爱情电视剧中的女性表象 《亚洲背景下的日本电影》 《亚洲电影的大众想像力》 《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 本地电影大部分是事先定好一个程式化的故事。和国际电影节上因导演之名受到表彰的A级作品完全是两种风格。其观众是普通老百姓,极少成为知识分子评头论足的对象。 高仓健,黑社会角色。1960年代后期全世界发生政治动乱时,他对日本的新左翼学生来说是最伟大的英雄。黑道电影衰落,他开始演拥有黑暗过去的孤独中年男子,并凭借松竹的爱情剧成了人气明星。 山田洋次 黑社会集团建立起类似家庭的组织,老大与其手下就像家长与孩子,他们之间是绝对服从和忠诚等儒教式的人际关系。黑社会在发展中仍旧保留了封建时代的人际关系,对国家权力有时也持强烈的抵抗态度。 【意大利黑手党集团】 黑手党的起源是移民到美国的西西里人因为难以忍受歧视和贫困而结成的共同体。黑手党从根本上来说,属于传统的西西里文化,具有天主教的信仰和对家人的爱,在新教占统治地位的美国毕竟是异邦人。 而日本黑社会的基础是日本文化,是排外的民族主义。黑社会所具有的强大的统一性、无处不在的礼仪性、封建式的人际关系——这三点,其实也是日本市民社会和官僚社会得以成立的原理。黑社会是日本文化内部的现象,并不带有黑手党那种文化上的他者性符号。 在日本节目中被表象的黑社会可以说是发型和服装都很滑稽、轻微搅乱市民社会秩序的小丑。将这些地痞流氓作为小丑和笑料的大众传媒在意大利或美国恐怕是很难想象的。 一般的日本人对黑社会抱有一种恐惧、轻蔑、厌恶交织的感情。 黑社会的美化现象。他们被看成是继承了在现代化过程中已经消亡了的阶级,也就是武士阶级的道德和武术的人。 进入1960年代之后,东映创造出了“黑社会电影”这一类型。代表正义的总是封建时代的道德和美学,而靠西方的武器和服装发迹的新兴势力在任何场合都被设定为恶人。 【阿寅的原型】 《无法松的一生》 阪东妻三郎 他具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男性所特有的男子汉气概,当他自嘲而又卑微地笑起来的时候,有一种他人无法模仿的感染力。 无法松这个人物体现的是日本在西洋式的现代化过程中迅速忘却的封建时代的文化、精神、世界观。 看上去很粗暴,实际上很纯情。笃守信义却很胆小,无法向女性表白自己的爱意。无法松的这些性格成为其后的日本电影的一大源流。 打造了东亚的爱情想像力的一个原型。 《完全笨蛋》 山田洋次效仿了《无法松的一生》,但同时加入了自己独特的创意。 《无法松的一生》中,主人公在不知不觉中对抗的是采取富国强兵政策、不断抛弃封建时代遗物的现代国家日本。 《完全笨蛋》中,主人公对抗的是急速变化的战后社会,是一心想要通过忘却过去来获得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人的内心表象。 《笨蛋开着坦克来》→→→山田洋次完全站在外部立场上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对于宁静的农村和朴素的农民这种千篇一律充满怀旧感的影像毫无兴趣,而是耍坏似地观察他们的卑屈。这也许是从满洲回国之后才目睹日本村落共同体真实面貌的少年山田洋次曾经体会过的目光。 知识分子阶层大多不喜欢阿寅,相反,不知道黑泽明和沟口健二的大众则非常欢迎阿寅。 阿寅既是反英雄的,同时又是英雄。 《男人真辛苦》 日本人已经逐渐不把自己与从过去到未来的时间直线流逝一体化了。从本质上来说,时间在阿寅身上是停止流逝的,柴又及其居民也都放弃了现代化和经济高速发展。 山田洋次的这种改变是他抛弃了历史意识的表现。 《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Ⅱ “1968”之后 【我所知道的“ATG”两三事】 新宿→大岛渚《新宿小偷日记》,松本俊夫《蔷薇的葬礼》 若松孝二 黑泽明企图自杀但未成功,而铃木清顺和加藤泰则被赶出电影公司,陷入了漫长的沉寂期。后来,ATG将制片路线转变为青春电影,试图开拓新的观众群。 1968年大岛渚《绞死刑》 1950年代末的松竹,多位年轻导演同时出道,与以往的爱情片完全不同的路线。例如大岛渚的《日本的夜与雾》、吉田喜重的《一无是处》、筱田正浩《干花》。“松竹新浪潮”。 如果没有ATG的话,《情欲与虐杀》《戒严令》可能就拍不出来,吉田在我们的记忆中可能就只是一个细腻的爱情片导演。 通过这种自由的体系,日本电影内部终于开始系统地产生符合“作家主义”的作品。 日本首部同性恋影片《蔷薇的葬礼》中,在新宿同性恋酒吧一条街进行采访的部分,和改编自索福克勒斯悲剧的故事影片的部分发生了强烈的冲突,给叙事行为带来了阿尔托式的残酷性。 实相寺昭雄《无常》 足力《锁阴》→以该片的上映为契机,ATG开始积极地介入先锋派电影的发行和公映,这与大岛、筱田等已经受到公认的“作家”属于不同的系列。 ATG超越了所有制度的框架,聚集了各种有才能的人,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寺山修司。 寺山在日本的地位,类似于意大利的帕索里尼、德国的法斯宾德。 在ATG内部,保守派的声音也日渐增强。 受到玩世不恭和虚无主义的影响,被淹没在大众消费社会之中 大家都对突然富裕起来的自己感到惊讶。所有艺术都开始带有强烈的商品色彩,而且是在瞬间就被消费的商品。 ATG的经济困难越来越严重 1974年底,寺山修司的《死者田园祭》是ATG一直坚持的实验艺术路线的最后一部实验作品。 【关于先锋电影的记忆】 《东京战争战后秘史》→10年后,该片作为拉康所说的象征界形成过程的典型例子,被伦敦的后结构主义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三岛由纪夫和电影】 三岛由纪夫这个名字不仅代表了战后日本文学,更代表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充满荣光。 在电影和文学的交融史上,没有人比他更有意思了。 《春雪》 【山口百惠】 百惠饰演的舞女从懂事起就知道自己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得不在人们的蔑视中生存下去,她自己也有过这方面的体验。 《雾之旗》中,百惠表现为心中充满了憎恶和复仇的火焰,拒绝任何爱情的虚无女性。所谓“粹”,是在骨气、媚态、达观这三者结合时产生的。 “红色”系列 “红色”系列包含着与组成高度消费社会的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地方主义世界观。下层民众。 百惠热 巩俐 中国百姓同时接受了爱情剧中的百惠和她真实的人生故事,几乎没有区分两者。百惠既是耀眼的电影明星,结婚后又是一名平凡的家庭主妇。在她身上,同时存在自立女性和贤妻良母这两种矛盾的人格。中国人将其当成理想女性来看待。 百惠热是与被称为第五代的中国电影新浪潮发生在同一时期的现象 毛泽东和文革已经成了神话般的怀旧对象 日本人一直将大众幸福的影像投射在百惠身上。隐退后,她作为幸福日本人的象征被进一步神话化了。 【村上春树和电影】 1994年出品的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在出场人物的每句对白中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等初期作品的影响。 标题明显来自于《挪威的森林》。 世界主义与怀旧感、村上的小说→→→亚洲的后现代主义孕育出的两大常数。 村上的风格给东亚电影带来了灵感 探讨村上春树在日本的青春小说、娱乐小说和电影的关系史、交往史中的位置。 村上春树一直拒绝接受日本的本地故事。 但是,充满热情地面对这些故事正是黑泽清、青山真治、北野武、三池崇史 等电影导演这20年来一直实践的事。 村上是冷酷的,而和他同时代的电影导演心中则充满了热情。 个人主义、匿名性、世界主义、距离感是村上一直以来的理想,而香港电影界正是接纳具有上述理想的村上的最佳环境。 【Ⅲ 韩国的视线】 在韩国电影中,娶一个美丽谦恭、一心服侍丈夫的日本女性直到现在还是男人的光荣。将日本女性作为美丽玩物来描写。 【在日朝鲜人是如何用电影表现战后的】 现存的日本统治时期的朝鲜电影屈指可数。 战后不少日本电影将朝鲜人描写成有历史自觉性、道德高尚的人群,制造出了一种奇妙的思维定势。 【有关日本统治下的朝鲜电影的发现】 某一个时期,在某个国家会频繁制作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影片,而且其中聚集了很多优秀作品。 1940年代前期的日本,1980年代前期的台湾,1990年代的伊朗。 ①社会极其压抑,寄托,寓意 ②新体制诞生时,利用孩子作为象征,通过他们来表现年轻、纯洁、为共同体做出自我牺牲等特权性的主题。 日韩研究者的态度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何谓“勇大人”? 韩流备忘录】 1980年代开始,在影像分析中引入拉康的理论,批判好莱坞影片中的东方主义,肥皂剧的研究、爱情电视剧中的女性表象 《亚洲背景下的日本电影》 《亚洲电影的大众想像力》 《冬季恋歌》 惟真仿佛朝鲜时代的贵族寡妇一般,活在对俊相忠贞不渝的爱中。她生活在一个从本质上来说和时间无缘的世界里。 在《冬季恋歌》中,剧中看不出任何表现韩国社会急速变化的符号。在剧中,基地和美军都没有出现。他们绝不会将目光转向历史的变动,仿佛韩国是悠久不变的社会。围绕韩国现代史,所有人都患上了失忆症。 在乌托邦中,时间是不能流动的。 从本质上说,该剧有一种无时间的干扰。 同一时期其它影片的 攻击性和攻击诱发性、荒诞和倒错、冒犯禁忌、道德解体。 韩国文化的本质中有一种感情是形成韩国人人格的基础,那就是“恨”。并非怨恨,而是一种懊悔,一种受到挫折的感情。 当恨起正面作用时,会成为希望和忍耐的原动力。 正是因为有了无论如何都要赶超曾经蹂躏过自己国家的日本这个经济大国这样一种恨的氛围,韩国才实现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经济高速增长。 《美丽的日子》 在《冬季恋歌》中,没有那种因为怎么也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一直很后悔,并在憎恨和焦躁的驱使下走向毁灭的个性强烈的人物。 《冬季恋歌》完全没有提到韩国现代史,还摆脱了被认为是韩国人固有心情的恨的束缚。 从日本统治时期的屈辱到朝鲜战争时期家人的离散、贫富的差距、职业贵贱,所有的历史和社会因素都是产生恨的原因,也是拍摄这些影片的动机。 《美丽的日子》虽然以高度发达的大众消费社会为舞台,但却是正统的韩国新派剧的继承者。 《冬季恋歌》则是一部不存在任何引发恨的契机的爱情剧,有意识地脱离了韩国特色。 以《冬季恋歌》为媒介,她们终于获得了一种语言,可以在毫无歧视感和胆怯的情况下谈论韩国这个曾经的殖民地。 盗猎→美国的亨利·詹金斯在分析《星际迷航》的粉丝时提出的概念→文本的接受者不满意生产者指定的区域,生产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意义,将消费从被动行为转换成主动行为。 不慎将这种盗猎进行乌托邦式的理解是危险的。将剧中描写的儒教式家庭关系理想化,并对韩国抱有怀旧的共鸣,只不过是将原本应该是他人的对象在自己的语境中随意消费,形成新的思维定式而已。 《大长今》 《明成皇后》→民族主义和反日情绪。中国观众借助该剧体验了对中日甲午战争时的日本的敌意,这使他们心情大好。 日本的韩剧,只限具有非政治性和世界主义氛围的电视剧。 1987年,韩国派兵越南,春川美军基地周围杀气腾腾的气氛 1979年,村上春树出道,香港开始新浪潮。文革后中国掀起日本电影热,山口百惠大受欢迎。 1990年代,韩国 香港 台湾 中国 不断掀起村上春树热。韩国出现“春树的一代”。
尹咩君羊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 过剩 这种影像的过剩给我留下了极其可怕而又荒诞的印象。 天皇、从...
-
Ⅱ “1968”之后
-
绑架金大中事件的电影化
《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绑架金大中事件的电影化 对韩国人心理状态的无知 1950年代初期出生...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