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霍布斯,洛克,卢梭和黑格尔的政治哲学
霍布斯的国家观
对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些古典政治哲学将来说,国家是自然之物,是自然的,但是对于近代政治哲学家来说,国家却不是自然,主要是人造之物。
比如霍布斯。
霍布斯认为在没有契约之前的人类的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
所以霍布斯是一个社会契约论者,他认为政治社会不是自然之物,是人造之物。起源与人与人之间签订的契约。
霍布斯的作品《利维坦》。
人应该放弃全面恐惧,换取特定恐惧,建立国家。
霍布斯支持专制主义,赋予主权者不受任何约束的权利。
洛克的政府论。
洛克认为的人的自然状态跟霍布斯的自然状态非常不同。
洛克得出了自由民主和宪政民主的结论,主张政府只拥有有限权力,一旦政府侵犯公民的自然权利,公民可以推翻政府。
笛子的故事
对于一个笛子应该属于谁,效益主义者,公平主义者,资本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有不同的看法。
哪种分配最正义,人们不一定能达成一致意见,但大部分人支持私有产权观点对这个问题的论证。
洛克认为人的财产权和生命权自由权不同,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而是一种特殊权利,必须通过与人的本性相关的行为才能获得(比如混入了他的劳动)。
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除了劳动产权外还要补充两个条款,才可以构成完整的私有产权理论。
第一,不要损坏。
第二,保持充足。
洛克的产权理论,通过这两个条款,不支持无限累积的绝对财产权,但这两条裤子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他的继承者诺齐克试图对洛克条款作出修正,但仍然同样存在着理论上的困难。
洛克主义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排他性的拥有自己的人身,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目标。因此自我所有权的价值在于每个人可以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的能力,可以抵制他人把我们当做工具,以实现目的的企图。
洛克和诺齐克的思路,把财产全当成特殊权利。
洛克和亚当斯密等人的主张多少还是承认财产权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一般权利的观点。(保证每个人都能维持生计。)
诺齐克则比较极端,他认为任何税收都是对自我所有权的侵犯。
因此诺齐克属于自由至上主义者,而洛克属于古典自由主义者。
关于卢梭。
卢梭身上有很强的撕裂性。他在忏悔录中毫无顾忌的交代自己的一生。
但他在哲学思考上却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他的思考,深谋远虑,一以贯之。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卢梭认为人性是可以被改造的,改造人性的最大动力来自于社会和制度,他认为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公民社会,人性就不可避免地扭曲了,理性,艺术,科学看似在引领人类上升,其实让人类堕落。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只是提出了问题,但没有解决问题,答案要到6年之后,写成了社会契约论才真正解决问题。
卢梭认为产生人类不平等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虚荣心和私有制。
虚荣心产生攀比,私有制固化了不平等。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认为公意所约束着的社会的自由,或者说是一种道德的自由。唯有道德的自由才是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唯有服从人们被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
康德说自律给我自由康德,是在个体道德的意义上说这句话的卢梭,则是在社会全体的意义上说这句话。
卢梭的公意自由观是强迫自由观。作为卢梭精神后羿的雅各宾派奉行积极自由的原则,进行了恐怖统治。
卢梭的解决方案太过抽象,极易产生误读和扭曲。他希望通过民主的方式去实现至善和大同,而不是多元和谐,结果使这种"完美的民主"不可避免地滑落,成为独裁和专制。
关于启蒙运动的黑与白。
启蒙运动肯定了自由,肯定了民主。肯定了,理性同时也肯定了多元。
但是,当生而自由变成强迫自由,当人人平等变成彻底的平均主义,当理性取代迷信成为新的迷信,当多元主义蜕变成为相对主义甚至虚无主义启蒙运动,就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启蒙运动的白就变成了启蒙运动的黑。
黑格尔的思想与人生。
法国的罗伯斯比尔是在现实的政治领域发动了一场真实的革命,而德国的罗伯斯比尔康德却是在思想领域和关键领域发动了革命,这是德国启蒙运动跟法国启蒙运动最大的不同。
黑格尔的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一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这句话容易被人误读,实际上黑格尔想说,凡是必然的都是合理的。
黑格尔的网红文章一《谁在抽象的思维》。
用标签去理解人就是黑格尔所说的抽象思维。以偏概全。
《精神现象学》马克思认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精神现象学好比一个描述精神成长的小说。
可以把它作为个体意识的成长史来看。也可以把它作为人类整体的精神成长史来读。
黑格尔的的薄概念,厚概念。
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称作感性的确定性。简单说就是人们经由感官感受到的外部事物还缺乏具体的概念,对他们进行区分,只能用代词来表述。这个代词也就是贡献过于抽象了,不能帮助我们去确定具体事物之间的差异。
再进一步可以得到一些薄概念。但薄概念,仍然停留在抽象的普遍性中,还没有进入到具体的普遍性,薄概念只能提供抽象的普遍性,而厚概念才能帮助我们把握具体的普遍性。
比如好,坏就属于薄概念。
而慷慨,勇敢,吝啬,懦弱,则是一些厚概念。
黑格尔有句名言,黑夜中所有的牛都是黑色的。因为黑夜抹去了所有的差异性,只剩下了虚假的同一性,真正的哲学需要在差异性中把握同一性同时在同一性中区分差异性。
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基本立场是他反对绝对的片面的,静止的,看问题的方式,主张辩证的整体的发展的,看问题的方式。
要从抽象普遍性发展到具体的普遍性。
黑格尔关于主奴关系辩证法。
普通人对待仆人的态度总是会高高在上,因为他们只会抽象的思维,只把对方当做仆人看待。法国的主人甚至仆人不仅是仆人,他可以有权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 。当要求仆人做事时,主人自己要提出观点,并用理由说服仆人。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描述了人类精神发展的终点处,绝对知识。在经过了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的漫长历程之后,人类精神的终点是绝对知识。绝对精神就是精神对绝对实在的把握。
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黑格尔讲的是"是起来"的完整过程。
黑格尔的说,花蕾,花朵和果实这三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它们的流动性使他们同时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他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断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
黑格尔强调要把实体理解为主体,主体的特点是具有能动性。也就是说意味着实体本身也具有能动性,它是运动的,发展的活的实体。
黑格尔哲学的几个特征。
第一,他把历史主义的维度引入哲学。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原型是生物学,柏拉图哲学的原型是数学。
二者区别在于生物学,强调运动和变化潜能和实现,研究事物何以至此的过程,而数学的对象则是静止不变的。
因此黑格尔与康德的关系有点像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康德哲学反对辩证法,不讲矛盾的对立统一,在黑格尔看来,这是一种静止的哲学,而黑格尔特别强调发展运动和变化,只不过它的哲学原型不是生物学而是历史学。
第二个特点是对逻辑必然性的强调,引入了历史的维度。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经验的偶然的历史,而是有着逻辑必然性的历史。
第三个特点是黑格尔认为真理就是整体。
黑格尔打过一个比方,真理不是一块铸成了的硬币可以现场拿过来就用,要必须把握它的整体发展过程,真理不是一个现成之物,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黑格尔的整体观,和政治哲学中兴起的社群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
高维农民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首先是一个人生哲学的问题,你到底是愿意做一头终日快乐的猪,还是一个愁眉...
-
三,笛卡尔,洛克,莱布尼兹,康德 关于认识论
笛卡尔。 古代哲学追问的核心问题是本体的问题,近代哲学追问的则是认识的问题。也就是从外部...
-
四,霍布斯,洛克,卢梭和黑格尔的政治哲学
-
五, 尼采,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和罗尔斯的道德哲学(伦理学)
尼采。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强调逻辑理性和秩序,酒神精神,推崇自由,情感和混乱...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