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萨特II:为什么可以从“虚无”推出“自由”/100
内小sei (love,not a whim)
读过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和人相对立的“物"是自在的存在,它有一个固定的、确定不变的本质。 所以我们看到,人总是要去占有某种东西。有的人喜欢集邮,有的人喜欢买包包,有的人喜欢在游戏里收集奖励和成就。占有这些物的时候,我们好像得到的不仅仅只是物品的功能或者效用,通过“占有”这些东西,我们还获得了一种“存在感"。通过占有“物的存在”,我们可以得到确定的本质,甚至给自己一个定义:我是一个收藏家,我是一个游戏高手,等等。 萨特把这种欲望叫作“生存者与存在物的复合”,就是渴望与对象合二为一,做法注定要失败。因为这只是局部地、暂时地满足了对确定性的渴求,根本上的虚无是无法改变的。 人是自为的存在,不断为自己寻找本质,不断变化。换句话说,人有无限的潜在可能性。人想通过占有物去获得确定性,但有限的、固定不变的东西没有办法填满无限的可能性。 作为人,我们永远无法填满自己的虚无。用萨特的哲学术语来说,就是我们的“存在结构会溢出(我们)所占有的对象”。没有得到的时候当然不满足,得到之后又会产生新的不满足。作家王尔德有句名言,“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了我们想要的。” 因为人拥有无限的潜在可能性,这种潜能总是会逃到占有的对象之外,直到死去,人オ能获得固定的、填的、不变的本质。所以萨特说,“人是一种徒劳的激情”,总是有一种激情推动我们去占有、去追求,但我们希望得到的那种满足其实永远无法实现。 引自 16萨特II:为什么可以从“虚无”推出“自由”/100
81人阅读
内小sei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22波普尔I:科学是怎么被重新定义的/138
一个理论算不算科学理论,首先不是看它的对错,而是要看它是否能够接受事实的检测,是否可能...
-
23波普尔II:为什么人类不能创造出完美社会/144
理性是有局限的,要警科学的自负和决定论的危险。
-
16萨特II:为什么可以从“虚无”推出“自由”/100
-
28伯林III:你想要的是哪种“自由”/173
当自由必须被牺牲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说“这是牺牲了自由”换来了安全、秩序或者别的什么。而...
-
36桑德尔:当代人需要为历史事件负责吗/227
“作为社群成员的义务”,它的道德约束性源于社群主义的道德认知:你生而带有一种历史,你的...
> 查看全部1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