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內對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的評論
这么多年来,每次只要听到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这位苏联钢琴家的演奏,那琴声立刻就会把我带回到那年夏天,让我想起第一次钢琴家为我播放他现场录音时的情景。
舒伯特的《G大调第十八号钢琴奏鸣曲》D894,在里赫特的指尖下,呈现了与其他版本迥异的内敛舒缓,轻盈却又变幻莫测。我记得当下的空气中,仿佛立刻充满了一种来自北国寒冷大陆特有的孤独感。
他少年时代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音乐教育,直到二十岁被俄罗斯钢琴学派掌门人涅高兹发掘赏识,破例收为门下。
我静静听着钢琴家为我解说。
一九四九年他获得了斯大林奖金,才终于被放行出国演奏。一开始只能在中国和一些东欧国家。直到一九六〇年才首次在美国举行演奏会,立刻征服了欧美乐坛。
但是他非常不喜欢美国,也不喜欢出国巡回。他宁可在自己的国家,搭着火车穿越西伯利亚,沿途看到风景宜人的小镇就会下车,在当地举行小型演出。他也非常抗拒进录音室,所以我们听到的多是他演奏会的实况录音。
注意他如何掌握那些音符间短暂的宁静。
无声的部分也是演奏,切记。
磅礴激昂,很多演奏家都做得到。但是只有他,完美诠释了钢琴琴音中的轻与静。
***
里赫特到了晚年,视力不行了,怕强烈的舞台灯照射,只好台上熄灯,只在钢琴上留一盏小光。不管台下是农民还是达官显要,他仍坚持独自坐在半黑暗中,继续地弹奏。
“而且,他早就为自己选好了陪伴自己临终的音乐——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能不能成为演奏家,到头来真的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走过人生这一趟,到终了的时候,有没有那个令你心安无悔的东西?”
***
一九九七年,得知里赫特过世那日,说不出心中是什么样的一种复杂心情。感觉离开的不光是里赫特而已,仿佛古典音乐的某种光环因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之死而确定暗淡。一切都更商业化了,音乐家们开始演奏流行乐曲,黑胶唱片被淘汰,连卡带都被CD取代。
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小說內對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的評論
-
小說內對格伦·古尔德的評論
这位五十岁早逝的加拿大籍怪杰古尔德,已经在西方乐坛翻云覆雨多年所引起的震撼。而那天钢琴...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