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的记录和疑问
如果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拼命地坚持某种意识或者沉迷于虚无主义,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感到脆弱、无用、绝望和困惑,试着说真话。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下意识逃避也是我的问题,不管是情感上,还是正事上,至少我还能意识到。
我把自己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说话的部分,另一个是更为超然、专注和具有判断力的部分。我很快意识到,自己说的几乎所有的都是不真实的,而这么做的动机只是为了赢得辩论和他人的认可,或者获得地位的提升和需求的满足。我通过语言来逼迫这个世界向我提供自认为重要的东西,我是个虚伪的人。意识到这点之后,我开始练习只说内心不会反对的话,也就是真话,或者至少不撒谎。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Awareness.
活在“人生谎言”中的人会试图用感知、思想和行动来操纵现实,以实现狭隘的预设结果。这样的生活方式通常有意无意地建立在两个假设上:第一,当前的知识足以定义什么能永远被称作正确;第二,现实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变得无法容忍。第一个假设在哲学上是无法辩解的,你当下的目标有可能不值得实现,就好像你当下的行为有可能是错误的一样。第二个假设更荒谬,除非现实在本质上是无法容忍的,同时又能够被操纵和扭曲。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没懂
人类的理性有危险的骄傲倾向:我所知道的就是所有需要被知道的。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保存开放的心态,谦虚谨慎。
骄傲使人爱上自己创造的思想,并且还会试图使之绝对化。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带头空口鉴“境外势力” ,就是这个加上魔弹理论?
这种过度简化和自欺欺人的行为在意识形态主义者中尤为典型,他们相信一些单一的公理:政府是坏的,移民是坏的,国家是坏的,父权制度是坏的。然后他们过滤筛选自己的人生体验,并且狭隘地坚信一切都可以被这些公理所解释。在这些荒谬理论的背后,他们自恋地认为如果自己掌有控制权,整个世界都会变得完美。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前半段是JP右派的又一次体现,最后一句形容的那些人只有蠢了。
心智骄傲而理性的人享受着确定性带来的舒适,也自恋于自己的才华,所以很容易便会对错误视而不见。从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开始,文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家就将这种存在模式视为“非本真”(inauthentic)。一个非本真的人会持续地以个人经验已证明是错误的方式去感知和行事,说的话也并非发自内心。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有意思。
官僚主义的停滞和压迫正在上演,而你的视而不见也为其出了一份力。为什么不抱怨?为什么不表明立场?如果你发声了,其他同样害怕发声的人就会一起来支持你。如果别人不这么做,那么也许就到了革命的时候了,也许你应该换一份工作,找一个让自己的心灵不受侵蚀的地方。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该这么做。但是可能并不适用国内的环境,上下五千年都这样过来了,还期待有什么改变吗。
人类的理性思维可以以数不清的方式来自欺欺人、扭曲事实。在科学出现之前,这种能力在道德研究中常常被视为恶魔般的存在。理性思维作为一个过程,本质上并不邪恶,而且是能够带来思想的发展与进步的。但问题在于,理性思维往往面对着一个最严重的诱惑,那就是将当下的已知视为绝对的真理。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Again, always be open-minded.
有人会说:“你需要依赖对已知事物的信仰。”但这不会拯救你,拯救来自探究未知的意愿,这种意愿是对人类有转变可能的信仰,对牺牲当下、成就未来的信仰。总有人是在否认个体需要承担存在的终极责任。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好难理解。
你绝不仅仅由那些你已知的部分构成,你也包括那些你只要愿意就可以获得的部分。你永远不应该为了当下的自己而牺牲未来你可能成为的样子。 与发展和人格相关的志向比追求权力和地位的志向要好。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嗯。
如果你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渐渐地,你就能在自己言行不当的时候感受到内在的分裂和脆弱。这不是在想象,而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具体感受。对我来说,那是一种下沉和分裂的感觉,而不是坚定和力量的表现。那种感觉似乎来自腹腔的神经丛,那里有一大块神经组织。我会根据下沉和分裂的感觉来推断谎言的存在,我也因此学会了识别自己是否在撒谎。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看清自己的这种欺骗行为,有时我是在用言语保全面子,有时是在掩盖自己的无知,有时也是在利用他人的观点来逃避独立思考的责任。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这段写得真好。
存在究竟是好是坏?你需要冒很大风险,活在真相或谎言中,直面后果,然后才能得出结论。 这就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所强调的“信仰行动”(act of faith)。你没法预知结果,个体间的差异巨大,他人的正面例子不足以作为证据,你必须拿自己的人生做赌注去得出答案。 你相信命运会把你带到更好的地方,相信改变的过程可以不断纠正存在,这就是探索精神的本质。 也许更好的理解方式是,每个人都需要具体的目标和志向来避免混乱,清晰地理解自己的人生。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嗯,有过调整人生方向和赌一把的时候,那种恐惧和迷茫的感觉很难熬。
巨大谎言中总是包含着可信度,大的谎言比小的谎言更容易欺骗人们原始天真的心灵,因为人们自己常常在小事上说小谎,却不敢大规模作假。人们从不会想到编织巨大的谎言,也不会相信他人会无耻到大张旗鼓地歪曲事实。就算他们清晰地看到了撒谎的证据,也依然会疑惑又犹豫地认为也许事情还有其他的解释 引自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Quote: Hitler, A. (1925/2017). Mein kampf (M. Roberto, Trans.). Independently Published, pp. 172-173.
Hitler, 这就是你如何利用人心和民粹主义洗脑民众成功的原因吗?
75人阅读
Babooshk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序言、法则一到法则六的记录和疑问
人生需要更深层的意义,这种意义的本质反复出现在过去的伟大故事当中,而那些故事往往讨论的...
-
法则七《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拒绝苟且》的记录和疑问
法则七JP讲了太多哲学,好难理解。 人终将一死,而工作可以延缓死亡,当下的牺牲从长远来看是...
-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的记录和疑问
-
法则九、法则十的记录和疑问
聆听自己,聆听与你对话的人。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不断寻求新知,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这...
-
法则十一 《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反对偏见》的记录和【反驳】
非常不认同本章JP某些性别差异的观点,标题取的是“承认现实,反对偏见”,JP自己在男女性别...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