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王安石新法理论来源于《周礼》
不过王安石新法理论的来源只是儒学经典中的一部,即《周礼》。这本经书理想化地叙述了周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其中宏大严整的王朝统治体系,是历来的体制变革者的最好的样板。然而质疑新法出处的人从变法当时便层出不穷。他们认为《周礼》只是王安石为抵挡反对派而寻来的大义名分,新法几乎全不是真的出于《周礼》。这种质疑即“周礼借口论”。 在儒学经典几乎等同真理的时代,借用经典为改革取得合法性不失为一剂良方,很难说王安石的经学改革是否怀有这种战略性的意图。但是要说他纯粹只将《周礼》当门面来用,并不真以其为改革依据,这又过于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王安石自认是真正的儒者。如果《周礼》是门面,那么“先王之政”也是有名无实的,这样他爱民利国的思想体系就会全面崩溃,新法自身也失去了“道”(理念)的支撑,这是儒者所不能忍受的。 笔者以为王学的关键是,在典籍的世界和理念与其实现的方式之间寻求一座架桥。正因如此,王学是经世致用之学。借口论者大概是将母体(经典=《周礼》)和子体(新法)分割开加以解读分析。但从经典中找出它“当代”的意义与效用,这难道不是中国自古以来卓越思想家的智慧么? 同时,王安石不断推出一系列新法。熙宁五年(1072年)王安石五十二岁时,朝廷实施市易法。如前所述青苗法的目的是把小农从沦为大地主的佃户的危险中拯救出来,市易法的目的则是把中小商人从富商大贾的鲸吞蚕食中拯救出来。 引自 第六章 王安石的奋起 以现在的研究而言,的确《周礼》是对战国礼制的建构,从未作为确实礼制在真实历史中出现,自然以如今倒放电影的思考而言,王安石所凭借的理论基础就有问题,自然变法难以成功....
58人阅读
优质资深拍嗝师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五章 激烈的复古主义者陈烈
与王安石同时,就有这么一个激烈的复古主义者,他叫陈烈,以忠实践行古礼而闻名全国。据说有...
-
第六章 王安石的人才择取四法——教、养、取、任
那么如何才能有人才,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的万言书中总结了四种得人才的方法。一教,二养,三...
-
第六章 王安石新法理论来源于《周礼》
-
第七章,王安石与司马光对“道”的不同理解,及后者撰写《资治通鉴》的真实目的
司马光认为“道”是世界形成的基础,是贯穿古今、恒常不变的真理。从这一点上讲他是“天不变...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