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特於日本的建筑实践
关于陶特在日本的建筑作品。陶特热切希望在日本创作属于自己的建筑作品,但真正得到施工建设的只有两件。“建筑家的休息日”一语出自陶特日记中的“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参与建筑工作了——这简直是‘建筑家的休息日’。”
1933年10月,大阪电气轨道公司将“生驹山小城市计划”提上日程。奈良县生驹山附近的小丘上建有游乐场,经日本国际建筑会的中尾保牵线搭桥,大阪电气轨道计划在周围建酒店和别墅群。如果能够真正建成,陶特在德国时就抱有的阿尔卑斯建筑思想便可以落到现实中,因此陶特投入了很多心血进行设计。项目宣布中止时他非常失望。
1935年5月,实业家大仓和亲委托久米权九郎设计自己在东京麻布的宅邸。陶特也参与其中,修改了外立面设计。由于陶特是在建筑结构已经确定后参与进来的,因此陶特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这一建筑现已无存。此外,虽然没收到正式的委托,陶特还参与了少林山达磨寺大讲堂的改造计划。陶特住进少林山两个月后,于1934年10月进行了设计。大讲堂落成于1927年,原本是要用来做禅宗道场的。之后接受过陶特指导的藏田周忠门下的学生们以及工艺试验场的尽田郁彦等人住了进去,摆好绘图仪器把这里用作了工作室。水原记载:“与其说是设计室,这里更像是陶特教场,教育、引导着青年们。”
讲堂是铺了榻榻米的道场,用于采光的开口部位很低矮。为了让阳光能照到绘图架上,人们对讲堂进行了改造,在配房装了采光的格窗。再后来,有人提议以讲堂做校舍.开设“陶特学校”。12月,陶特写了《少林山建筑工艺学校方案》,阐释了自己的基本理念。但这一方案也没能实现。
1935年3月14日,陶特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在少林山设计川崎宅邸及大仓宅邸时的感受:“这几天专注于建筑师的工作,简直如痴如醉。”可见陶特是多么热切地盼望能做一名建筑师的工作。
1935年3月,陶特还设计了规划在东京等等力的集体住宅和川崎宅邸,但都未能建设。次年4月,陶特受托设计日向家别邸的地下室,这也是他在日本留下的唯一的建筑作品。虽然不是建筑整体的设计,但他依旧搬到神奈川县热海的施工现场附近,在为其准备的民房中积极展开了工作。吉田铁郎协助设计,水原担任监理。地下室壁纸使用了高崎产的绢织物,竹材相关部分起用了本文中提到过的竹匠黑田道太郎。陶特充分活用了自己在高崎的工艺指导经验。1936年9月,陶特离开日本不久前,工程建设完成。
221
***
陶特对赖特帝国饭店的批评:
去过京都后,陶特于5月18日入住帝国饭店。陶特当天的日记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饭店里面很压抑,感觉像是被按住了头[外观也是一样]。艺术性上看就是个赝品。到处都用了大谷石,因此到处都凹凸不平,灰尘堆积[完全缺乏日常实用性]。唬人的寺院风格——这就是‘艺术’了吗?各种楼梯像迷宫一样,空间使用上无比浪费。我对赖特深感失望。”陶特很爱用“赝品”这个词,罗马字拼写为“IKAMONO”,指仅从表面模仿外国建筑或工艺的拙劣设计。
225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