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自从纳粹和苏联缔结条约以来,蒋就猜疑莫斯科和东京也可能修睦;因此四月十三日消息传来,苏联和日本签署中立条约,蒋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接下来几天,他和手下高级将领开会时,犹能就事论事剖析莫斯科此一地缘政治关系大翻转,以及它的可能影响。在某次会议,他朗读他有先见之明的十页之分析。他认为,和东京签订中立条约,当然是斯大林的重大胜利,因为一则它缓和了苏联陷入两个战线战争的危险,二则它鼓励日本降低在苏联、外蒙古边境的陆面兵力。但是,它也伤害了德、意、日三国同盟的基础,向德国证明其日本盟友并不可靠,它又使得日本海军在南洋“有全部覆灭之危险”。蒋向将领们解释,苏、日在莫斯科签约的结果会使日本觉得够安全,进而从东北调遣六个师兵,进入中国其他地区。但不论它如何运用这些部队,蒋认为,日本不会打赢中国,更不用说绝不可能在往后六个月之内达成。他很有信心地说:“太平洋之形势必已丕变,则各国皆乘隙以袭其后矣!”珍珠港事件果真在八个月后发生。 蒋的分析又指出,东京和莫斯科的条约会使美国更意识到日本对美之长期威胁。因此,日本和苏联此一外交动作事实上增强了中国军事和政治前景。他的结论是,日本帝国即将南进,它将是日本作为世界强权即将完结的开端。还有,如果他所知不假,希特勒计划攻打苏联,他认为日军也可能为所欲为,东京会允许日军攻打已疲弱的苏联。蒋认为,这样的结果将对中国最有利,因为美国不会坐视日本和徳国征服、瓜分苏联;美、日若爆发战争,中国很快就会成为美、苏的重要盟国。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将会衰弱,但它最后的胜利势需美国以及中国国民政府拔刀相助。回到二月,他曾在日记记下,他希望美国不要“太早”涉入亚洲的冲突,也就是别在“日、苏开始交战之前”涉入战局。他也把德国出兵计划“巴巴罗萨行动”的情报交给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力促美国别采取任何行动,以免激恼柏林,造成希特勒取消箭在弦上的出卖斯大林的行动。他再次向华盛顿表示,最好美国暂时别被扯进对日战争。 —— 当蒋介石听到希特勒的信徒赫斯驾机到英国,寻求德、英媾和,他更相信希特勒进攻苏联已在眉。六月十八日,蒋读着某西方通讯社报道德国和土耳其签署条约的译文,他立刻正确地解读,这是希特勒准备对土耳其的邻国发动疯狂大进击之前,先安顿好侧翼掩护的迹象。他在日记中写下:“德之攻俄,必不出数日矣。”根据共产国际文件的说法,蒋紧急召见周思来,告诉他:徳国将在六月十ー日发动对苏攻击,他再次力促中共向斯大林示警。六月二十ニ日,纳粹两百万大军疯狂猛扑苏联。蒋立刻和苏联站在同一阵线,与柏林、罗马断交,并提醒莫斯科慎防日本进犯,也提议中、苏签订同盟条约。他还鼓励美国支持这个遭到包围的共产主义大国——长期而言,苏联是他最害怕的国家。对希特攻打苏联,有这样的反应,反映出蒋此时对击败日本给予最优先的考虑。 引自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36人阅读
花生不是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一九四0年初,蒋再次注意到中共的成胁比起与日本合作者的威胁更加严重。事实上,中共党员和兵...
-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周恩来臂伤痊愈,于三月离开莫斯科回到延安,这一次公开搭乘的可能是苏联飞机。周来留下一份...
-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中国人坚韧不拔,巴士利用马铃薯和尿液配制的酒精照样跑;小店铺被炸毁,次日就可利用木板搭...
-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真正的危机会产生妙计、妙行……有时候,人生的困顿反而是最好的滋补。
> 查看全部5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