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东京和盟国一样,认为滇缅公路是攸关盟军大业的重要战略资产。因此,日军第十五军在十ニ月十日开始从克拉半岛(Kra Peninsula,马来半岛的别称)往仰光前进,仰光港是通往腊戍和滇缅公路的补给线之源头。新战事的第一天,蒋就告诉英国,他预备派出手下最精锐的八万部队——仅有的德式训练部队——到缅甸;更令人动容的是,愿意把他们交给英国人指挥。他也表示可以把手中犹剩的重机械化炮兵投入甸战场。蒋决心在盟国大业中善尽责任。 此时,飞虎队(正式名称是中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只有七十五架刚从美国接收的能用的P-40飞机。所有的飞行员都是美国人,但它是一个中国单位,由中国政府支付一切开销。它的飞机几乎就是蒋手中仅有的一切作战飞机,虽然重庆天天遭机轰炸,他把飞虎队全部投入大英帝国殖民地缅甸的保护战。对于到处吃败仗的盟国,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项承诺。即使如此,不到几个月,就有一些美国官员批评蒋介石,指他决定尽可能不跟日军作战。 同时,英国也不急着要中国这样一个反帝国主义的亚洲国家的部队来拯救其亚洲殖民地。丘吉尔把独眼龙元帅魏菲尔(Sir Archibald Wavell)从埃及调到印度。魏菲尔来到重庆,向蒋说:他只能接受中国一个师。据在场作记录的拉铁摩尔说,蒋闻言大怒,痛斥菲尔:“你和你们的人根本不晓得如何日本人打仗。对抗日本不是殖民地战争,不是在平息殖民地的叛乱分子。日本是要认真以待的强国…我们中国人跟日本人交手打了这么多年,我们晓得怎么对付他们。这件事,你们英国人没办法。你们应该向中国人学习如何跟日本人打仗。”英国人根本不理蒋,蒋也看不惯他们;但是,撇开民族感情不和,蒋介石是对的——缅甸英军根本抵挡不了日本陆军前锋部队。受过丛林战训练的日本轻装步兵,经常利用脚踏车和驮兽移动。蒋也致函罗斯福提醒他,被殖民统治的缅甸人并不像中国人团结抗日,甚至可能与日本人合作。他说,英国应该改变态度,宣布战后其殖民地皆可享有自决权。他要求罗斯福把此一“鄙见”转达给丘吉尔。 蒋对魏菲尔生气,也对英国的能力和耐力感到不安,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盟国在缅军事地位快速恶化给予支持。三十多位飞虎队飞行员声称,他们一连十个星期在伸光上空击落日机两百一十七架,可能也毁另外四十三架。这些兴奋的飞行员过去从未打过仗;即使真正的成绩只有他们声称的一半,也是了不得的表现。 魏菲尔很快就明白他的确需要中国人助阵,紧急向重庆求援。蒋立刻命令国军第五军、第六军和六十六军开拔。这批部队具备一般国军没有的优势——拥有卡车,几星期内就进驻仰光北边近二百五十公里的同古( Toungoo)镇。 同时,罗斯福在除夕发电报给蒋,表示他已取得西方盟国同意,提名蒋出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蒋感谢罗斯福此一提名,要求罗斯福派一名能干的美国高级将官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蒋说,这个人选不必一定是亚洲专家或中国专家,只要他“有工作热忱、性格良善和能力”就行。蒋提议,受命担任此职位的美军将领将获得对缅甸中国部队的“执行控制”。但是,他也强调此人必须向他报告。191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推荐他最亲近的好友史迪威( Joseph w。 Stilwell)出任这个职务。 引自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71人阅读
花生不是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中国人坚韧不拔,巴士利用马铃薯和尿液配制的酒精照样跑;小店铺被炸毁,次日就可利用木板搭...
-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真正的危机会产生妙计、妙行……有时候,人生的困顿反而是最好的滋补。
-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
第四章 长期战争开始
尽管政治观点保守,史迪威和许多美国观察家一样,深受斯诺、伊罗生等同情中共的作家之影响。...
-
第五章 蒋介石和他的美国盟友
最后,蒋介石和甘地于ニ月十八日在加尔各答市郊一处灵修中心碰面。两人都是领导反帝国主义的...
> 查看全部5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