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你来处理。你行的。”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们来到溪边收钓鱼线。那是夏末时节,已经有点热了,高高的杂草很干燥,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又大又肥的蜻蜓在我们头顶扑扇着翅膀,小溪流淌得格外安静平缓。我坐在斜坡下离那棵柳树不远的地方,爸爸站在1米开外。我们看到一根钓鱼线在水里绷得直直的。我用手指碰了碰尼龙线,感觉到它好像在颤动。我用手拉住钓鱼线,它上下起伏着,鱼在反抗,这种感觉很熟悉。“是鳗鱼。”我大叫起来。 那是一条相当大的鳗鱼,有着深棕色的背部和亮闪闪的浅色腹部。我紧紧地捏住它脑袋后面的位置,盯着在它紧闭的嘴里消失的钓鱼线。它绕着我的胳膊扭动,就像一根收紧的粗绳子,一直缠绕到我的上臂上。突然,它松开了,猛地抖了一下,尾巴直直地打到了我的脸上。我沾了一脸厚厚的黏液。那上面有鱼的气息,还有曾经的、略带咸味的海的气息。 我笨拙地掰开它的嘴,发现钓鱼线已经穿过了喉咙。钩子扎在了很深的地方,根本看不到铁环。我用钓鱼线试探了好一阵子,又拉又扯,试着把指尖伸进最里面,想把钩子弄出来,直到听见一记柔软潮湿的咔嚓声,一股鲜血从鳗鱼的嘴里流了出来。 “它把钩子吞下去了,”我说,“你能把它拿出来吗?” 爸爸探过身子来看了看鳗鱼。 “我的小伙计,”他说,“你怎么吞得这么深?真是的!” 说完他直起身子,转而看向我。 “不,你来处理。你行的。”
【阅读感想】
杀什么并没有本质区别,但为了生存的屠杀在自然界中是得到上帝允许的。在父亲看来杀猪不能让儿子观看,而扑杀鳗鱼时,却是鼓励孩子去尝试的。孩子该长大了,应该学会面对自己不愿面对的事情。而杀鳗鱼是一件难度较小,心理负担也会相对小的事情,正适合来让作者经历。
丹丹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一个人对其他形式的生命不仅拥有统治的权力,也承担着一种责任,让它们活着或死亡的责任。
爸爸非常喜欢动物,但他有时会杀动物。这不是一件让他感到愉快的事,暴力不会让他产生快感,...
-
他因为不小心,没能承担起责任。后来他再也没有见过那只猫。
他还试图把奶奶的猫也打死。那只猫也老了,疲弱不堪。爸爸把它带去森林打算结束它的痛苦。他...
-
“不,你来处理。你行的。”
-
从根本上说,鳗鱼也是鲑鱼的反义词。鳗鱼和鲑鱼都是洄游鱼类,都是既生活在淡水里也生活在咸水里,都要经历多次蜕变。但是它们的生命历程却有着根本的区别。
鳗鱼不同于鲑鱼。鲑鱼光彩照人,它们横冲直撞,在空中做大胆的腾跃。在我看来,鲑鱼是一种以...
-
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身份认同,一种在陌生的事物中看到熟悉的东西的能力,然后用这种方式去理解它,感觉更靠近它。艺术家在画肖像画时总是会加入一小部分的自己。
在这里,我当然将鳗鱼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更多内容,使它们不再只是其本身或者想要成为的东...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