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本质(二)科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提出“艺术生产”概念这一理论将艺术和生产联系在一起,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它为艺术学提供了以下启示:
1.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1)起源。艺术生产经过漫长的发展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最初的艺术品与生产劳动实践有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艺术生产才逐步独立出来。这些劳动产品也逐渐从满足物质需求变为满足精神需求。艺术起源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性质和特点。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①解释主体客体: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反映客观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因而,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 ②解释统一: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滲透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并融汇到艺术作品之中。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当然就更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了。艺术生产固然离不开客观现实,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但艺术生产同样不能离开主观创造,只有当艺术家调动他强烈的和丰富的想象来从事创作时,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引自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③解释实践基础上的統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艺术的价值是主体和客体漫长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艺术的价值又是艺术创作主体与艺术创作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引自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三者关系:艺术生产是起点,具有支配作用。消费作为需要,规定生产。艺术生产适应消费需要,艺术欣赏是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艺术生产理论揭示出艺术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整个艺术系统中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它们自身的独特规律,正是我们艺术学研究的核心。 引自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182人阅读
forestorang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艺术的本质(一)主要看法
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是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理式世界是第一性,感性世界是...
-
艺术本质(二)科学理论基础
-
艺术特征
艺术的特征和艺术的本质密不可分,特点是本质的外在体现,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艺术生产作...
-
艺术的起源五种学说
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艺术起源于“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德谟克利特:从蜘蛛学...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