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想到旅行就是人从自己呆够的地方,去到别人呆够的地方。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都惊讶于它们的奇景。但在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实在不过如此。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 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生活是真实妙肖的,如果艺术也追寻这种真实,那我们干嘛还去追寻艺术。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因为艺术是经过反省的。 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艺术不是直观的表达自我,而是反应一种普遍现象。只管表达自我是一种情绪,反应普遍现象是经过思考后,为更多人带去容易产生理解和反思的共鸣。
7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