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学之为现代
生活世界的重建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因为文学不是源于安稳,而是源于对不安稳的敏感和对安稳的期待。 引自 第三章 文学之为现代 鲁迅: 种种关于现代社会的激情想象退却后,“新人”如何过他的旧日子,是鲁迅最关心、也最能感同身受的。 他是要把人杵在泥沼中的尴尬、彷徨与孤独揭示出来。 他是直面革命的思想家,不是提供革命理论,而是揭示革命如何进入那个铁屋子一般的生活世界。他的作品中有受伤的过客,闯入无物之阵的战士,他最喜欢使用的关键词是“然而”,最令人肃然起敬的一句话是:绝望之为虚妄,正如希望相同。成为现代就一定要向前迈一步,哪怕像野草一样毁灭——但这不是因为有人承诺了光明和幸福,而是因为不迈出这一步就会堕入虚无。 引自 第三章 文学之为现代 由小人物所演绎的不知何去何从的现代,较之英雄豪杰所引领的信心满满的现代,往是更文学、至少是更小说一些的。 引自 第三章 文学之为现代 文学要探索现代人在不那么理所当然的境遇中的作为。 引自 第三章 文学之为现代 文学观看和描写生活之所以是可能的,是因为文学既在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外,既百感交集,又无济于事。此种境遇又正对应着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有时认为自己可以与社会隔离,但人的悲剧却又总是社会悲剧。 人总以为自己独立于社会,社会最终却现身予以惩罚。 命运是规定好的,社会并不事先规定好人要做什么,它只在人觉得可以依照自身意愿行事时,予以毁灭性一击。 引自 第三章 文学之为现代 批评的任务,就是通过发掘新的矛盾并揭示矛盾的现实意义来显示文学作品持久的价值。 引自 第三章 文学之为现代 分析文学的再现性价值: 一、深度发掘那些现代人难以简化和摆脱的生存困境; 二、让我们看到生活方式的破坏与重构; 三、让我们看到文学形式的创新如何与变动的生活相互阐发。 引自 第三章 文学之为现代
61人阅读
琵琶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批评的美学难题
描述: 好的描述让人“看见”,而不只是让人“听说”,它要能够将读者带向形象和思想相互召唤...
-
第二编 文学批评的价值面向
熟读经典的训练不是傲视大众的资本,坚如磐石的立场也未必是首要的美德。
-
第三章 文学之为现代
-
第四章 文学之为审美
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可以强化这样一种信心,我们能够通过审美教育成为更好的人,不仅仅是更高雅...
-
第四章 文学之为审美
有关人性的思考并不一定落在哲学上,倒是哲学思考的重负会落在人身上,哲学家无法充分展示这...
> 查看全部2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