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绿野寻师踪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
网络搜索的结果显示,根据各种说法,九型人格分析源自伊斯兰苏非主义(Sufism)、佛教、耶稣会哲学(Jesuit philosophy)和凯尔特人(Celtic)的传说,再加上充分的命理学根基。20世纪初期的俄国神秘主义者葛吉夫(G. I. Gurdjieff)似乎是灵感之源,但九型人格理论的实际发展通常要归功于两个人——玻利维亚裔神秘主义者奥斯卡·伊察索(Oscar Ichazo)和精神病学家克劳迪奥·纳兰霍(Claudio Naranjo),后者在1960年代因将致幻药(Hallucinogenic drugs)用于心理治疗而闻名。无论九型人格测验意图表达的“古老知识”是什么,都不过是脆弱的新世纪(New Age)杂烩,渴望在人类经验的失序下,寻得一点神秘的和谐而已。 根据安妮·保罗(Annie Paul)著《性格崇拜》(The Cult of Personality)所言,即使在众多测验中看起来比较合理的MBTI测验,仍然没有一点科学可信度可言。MBTI始于1940年代初期,创立者是一名对心理学不甚了解的外行——实际上是一名家庭主妇。凯瑟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Briggs)发现女婿实事求是、注重细节的性格,和她自己平常仰赖直觉的行事作风大不相同,她对性格差异深感着迷。受到分析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的“类型”概念启发(“类型”绝非天生的,并且是可能改变的),她设计了一项测验,把人性归纳成十六种独特的类型,所幸全部都是好的类型。(在布里格斯的世界里,没有那种有一天可能拿着自动武器出现在公司的心理变态者。)她始终感到挫败的是,这项测验从未赢得专业心理学界的尊重,不只是因为她缺乏专业的心理学背景,而是专业的心理学家从不相信人可以轻易地被归类成“类型”。 撇开“类型”的有效性不谈,即使是以MBTI的术语来说,它也没有任何预测价值。由MBTI的支持者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测试者中只有47%第二次测试是同一种类型。另外一项研究显示:在数周或数年后再测,测试者中有39%至76%的人变成不同的“类型”。有些人的“类型”每次测试都有所变化。保罗总结道:“没有证据显示,(布里格斯的)十六种类型比十二星座更可信。”[5] 在我们看来,企业界应该很注重像“利润”这种实际的、可度量的成就评量,但为什么他们却如此喜爱这些无意义的人格测验呢?其中一个具吸引力的理由是这些测验在职位分配上提供了表面合理性。毕竟,没有人愿意雇用一名残酷冷血的人事主管,或是一名忧郁害羞的公关人员;况且,如果你工作表现不佳,被告知这只不过是不“契合”你的内在天性而已,或许你会被抚慰。 引自 第1章 绿野寻师踪
72人阅读
闻夕felici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序章
作为一名卧底的记者,我当然与白领职场中的恐怖现实绝缘,因为我还拥有收入与自尊。和我一起...
-
第1章 绿野寻师踪
-
第2章 踏进关系网络的世界
我点头同意,说我也是个“顾问”(我学到用来替代“自由工作者”的一个字眼) 辅导结束,我续...
-
第3章 训练营余生
从那些拥有权力与高薪工作的“赢家”的观点来看,个人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这个观点一定更...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